第三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召开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9-06-23 08:41 来源:澎湃新闻
6月22日,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委党校、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党史研究系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现场
中国共产党从学习中走来
中国共产党在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建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会委员冯俊在会上做了《中国共产党从学习中走来——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传播和运用》的主旨报告,讨论了建党初期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传播;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李汉俊、李达、瞿秋白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传播的理论贡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建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问题。
冯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国人学习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最直接的一个成果,党的创建是一个过程。学习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在成功进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产生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新理论。
“五四”运动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主旨报告之后,16位学者围绕“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新中国诞生70周年暨上海解放70周年等方面内容做了主题发言。
1919年的“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重心由北京转至上海,传播内容亦发生了变化,由此前的思想启蒙、文学革命转而倾力于社会改造,既因应着渔阳里群英思想演变的“革命化”,也喻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演进中为政治实践提供动力与滋养的过程。
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瑊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与新文化运动》中,认为新文化运动话语体系转换,形成“马克思主义思潮”舆论氛围的,最主要的推进力量还是20世纪初年的新学书报。以陈独秀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具有全国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出版中心,这个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是一个动态、紧密的网络体系。新型传播媒介使各种信息以更快捷、更广泛的方式传播,同时也超越时空限制,拓展了个人接受信息的方式,改变了思想文化运动的品质和趋向。新文化运动由“思想”起始,继而扩及到政治领域,并循着“与民众联合”的实践趋向,推动了社会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社会内部一股新生的社会力量,成为各方政治势力角逐和争取的最重要群体。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唐荣堂在《中国共产党与“五卅”前后的上海学生运动》中认为,学联学生会组织是政党动员学生力量的重要组织媒介。中共及其他政党如国民党、国家主义派等都以竞争的姿态来扩展本党在上海学生界中的组织关系和政治影响力。“五卅”运动中,中共将民族矛盾真实呈现在人们面前,让学生成为组织动员工农群众、开展社会运动的媒介力量。五卅运动后,中共的组织力量得到很大发展,学生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中共早期政治传播理念的一次提升。
解放之后,“上海经验”成为新中国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
1949年5月27日,上海正式宣布解放,创造了“城市攻坚战史上的奇迹”。翌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陈毅任市长,从政务、财经、文教、军事等方面开展接管工作。短短两三年,上海政权稳固、民心安稳、社会秩序良好,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接收管理大城市的奇迹。共产党在上海的经验,也演变成了新中国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
上海市中国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在《论陈毅对上海的解放、接管和经济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详细论述了陈毅解放上海、管理上海的过程。陈毅出任新中国诞生后的首任上海市市长之后,领导上海人民通过清匪肃特反盗,清除流氓恶霸势力,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打击投机活动的“银元之战”和稳定市场物价的“米棉之战”,安定了人民的生活。
1949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在《京沪一般形势的特点及当前的基本方针与我们的具体工作》指示中指出,解放军在大江南北两岸歼灭敌人主力的胜利是不会很远了,这一胜利的发展,就是京沪的解放;并在部署工作中要求“做好管理与接收城市的具体准备”。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在《中共上海局与上海市委对上海解放的杰出贡献》中,详细论述了中共中央上海局通过发动“护城之战”、 建立人民保安队、开展调查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这三个层次的工作,在解放大军和地下党里应外合的密切配合下,使上海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中共上海局和上海市委“为把大上海顺利完整地交给人民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已举办至第三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在致辞中表示,组织开展理论研究是“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重点工作,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则是这项重大工程义不容辞的重要担当者、实施者。在唐培吉、张云等历任会长的带领下,学会集中了上海一批知名的学者,积极组织协调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发表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党的诞生地”理论研究成果,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研究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设上海的丰功伟绩,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委党校、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党史研究系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现场
中国共产党从学习中走来
中国共产党在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建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会委员冯俊在会上做了《中国共产党从学习中走来——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传播和运用》的主旨报告,讨论了建党初期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传播;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李汉俊、李达、瞿秋白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传播的理论贡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建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问题。
冯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国人学习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最直接的一个成果,党的创建是一个过程。学习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在成功进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产生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新理论。
“五四”运动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主旨报告之后,16位学者围绕“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新中国诞生70周年暨上海解放70周年等方面内容做了主题发言。
1919年的“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重心由北京转至上海,传播内容亦发生了变化,由此前的思想启蒙、文学革命转而倾力于社会改造,既因应着渔阳里群英思想演变的“革命化”,也喻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演进中为政治实践提供动力与滋养的过程。
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瑊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与新文化运动》中,认为新文化运动话语体系转换,形成“马克思主义思潮”舆论氛围的,最主要的推进力量还是20世纪初年的新学书报。以陈独秀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具有全国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出版中心,这个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是一个动态、紧密的网络体系。新型传播媒介使各种信息以更快捷、更广泛的方式传播,同时也超越时空限制,拓展了个人接受信息的方式,改变了思想文化运动的品质和趋向。新文化运动由“思想”起始,继而扩及到政治领域,并循着“与民众联合”的实践趋向,推动了社会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社会内部一股新生的社会力量,成为各方政治势力角逐和争取的最重要群体。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唐荣堂在《中国共产党与“五卅”前后的上海学生运动》中认为,学联学生会组织是政党动员学生力量的重要组织媒介。中共及其他政党如国民党、国家主义派等都以竞争的姿态来扩展本党在上海学生界中的组织关系和政治影响力。“五卅”运动中,中共将民族矛盾真实呈现在人们面前,让学生成为组织动员工农群众、开展社会运动的媒介力量。五卅运动后,中共的组织力量得到很大发展,学生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中共早期政治传播理念的一次提升。
解放之后,“上海经验”成为新中国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
1949年5月27日,上海正式宣布解放,创造了“城市攻坚战史上的奇迹”。翌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陈毅任市长,从政务、财经、文教、军事等方面开展接管工作。短短两三年,上海政权稳固、民心安稳、社会秩序良好,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接收管理大城市的奇迹。共产党在上海的经验,也演变成了新中国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
上海市中国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在《论陈毅对上海的解放、接管和经济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详细论述了陈毅解放上海、管理上海的过程。陈毅出任新中国诞生后的首任上海市市长之后,领导上海人民通过清匪肃特反盗,清除流氓恶霸势力,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打击投机活动的“银元之战”和稳定市场物价的“米棉之战”,安定了人民的生活。
1949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在《京沪一般形势的特点及当前的基本方针与我们的具体工作》指示中指出,解放军在大江南北两岸歼灭敌人主力的胜利是不会很远了,这一胜利的发展,就是京沪的解放;并在部署工作中要求“做好管理与接收城市的具体准备”。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在《中共上海局与上海市委对上海解放的杰出贡献》中,详细论述了中共中央上海局通过发动“护城之战”、 建立人民保安队、开展调查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这三个层次的工作,在解放大军和地下党里应外合的密切配合下,使上海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中共上海局和上海市委“为把大上海顺利完整地交给人民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已举办至第三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在致辞中表示,组织开展理论研究是“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重点工作,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则是这项重大工程义不容辞的重要担当者、实施者。在唐培吉、张云等历任会长的带领下,学会集中了上海一批知名的学者,积极组织协调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发表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党的诞生地”理论研究成果,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研究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设上海的丰功伟绩,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4009-20-4009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党的诞生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