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九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Tango-nosources.svg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5月20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陸軍第九鎮清朝末年軍隊現代化改革之後的新軍編制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師的規模。第九鎮駐江蘇南京。第九鎮是晚清首先實行徵兵制的新軍,徵兵時很多有革命思想傾向的青年報名從軍。革命黨人趙聲曾任擔任第33標標統,吸收柏文蔚、倪映典、熊成基、林之夏、林述慶、陶駿保、冷遹等人加入革命黨。 辛亥革命時,第九鎮統制是徐紹楨,正參謀官史久光,在柏文蔚的勸說下,徐紹楨響應武漢首義,發動南京起義。 武昌起義發生時的編制 武昌起義時期,其統制是徐紹楨,轄: 步兵第17協 第33標 第34標 步兵第18協 第35標(駐鎮江) 第36標(駐江陰) 一營:管帶林述慶 馬隊1標 炮兵1標 工程1營 輜重1營 憲兵3營 鎮司令部、第17協司令部、第33、第34標以及馬、炮、工、輜、憲兵各部隊駐南京。第18協司令部、第35標駐鎮江,第36標駐江陰。 參考文獻 The Leader of Us (Turfan) Surrenders with His City.jpg 這是與清朝軍事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分類:新建陸軍編制清代江蘇軍事南京軍事史 導覽選單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條目討論臺灣正體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搜尋 搜尋維基百科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近期變更 隨機條目 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 維基社群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知識問答 字詞轉換 IRC即時聊天 聯絡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固定連結 頁面資訊 引用此頁面 維基數據項目 左側跳頂連結 短網址 列印/匯出 下載為 PDF 可列印版 語言 新增連結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20:38。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按美國國內稅收法501(c)(3)登記的非營利慈善機構。 隱私政策關於維基百科免責聲明手機版檢視開發人員統計Cookie 聲明Wikimedia Foundation
Cantonese Patriot的第一次反恐戰爭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Follow Feb 9 · 8 min read 1924年8月9日,孙文、蒋介石扣押广州商团军械。 “广州商团是粤商维持公安会(前身为一九零七年冬成立的粤商自治会)为维持地方公安而倡办的。清末至民初,官兵为暴于民,盗匪出没城乡,白昼抢劫。殷商巨贾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遂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商团,购枪自卫。最初参加的,只有四十人。龙济光踞粤时,济军与劫匪伙同作恶,时入民家搜查,乘机抢劫财物,还经常调戏妇女。商团以警察不敢干涉,乃穿制服荷枪出巡。一般商人们既信不过警察,也信不过防军,认为商团确能收自卫之效,参加者越来越多。在桂系军阀统治广东时期,除设在西瓜园的商团总部外,老城、新城、东南关、西关、河南都设有分团,而以西关方面为多。至一九二一年,商团军已发展到四百多人。 加入商团的商店,要出资购置枪枝、子弹、服装,并派出人员参加商团军。每一个商团军成员都另有一个人充当后备。成员都是资本家、老板或少老板、司理、掌柜之类,后来也有出钱雇人代替的。商团除了操练外,还要维持市面秩序。各分团规定分段出巡,每队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有时捉到小偷、劫匪,就送到公安局去处理。商团和劫匪直接驳火,打起来的时候也有。一九二一年以后,广州商团与佛山、顺德、九江、乐从以至江门各地商团组织联团,联团间架了专线电话,还互相派队巡逻,乡与乡间,设有擂鼓,互通声气,俨然成地方武装的性质。由于当时军队频频调防,调防以后的真空期间,商团是起了维持地方治安作用的。” “陈(廉伯)在粤商维持公安会成立时(一九一二),担任理财课主任。此后七八年间,他利用汇丰买办身份,勾结军阀、官僚、殷商、士绅,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增值财富。其手法有:(一)为殷商们在汇丰开特别账户,办信用抵押贷款、减费汇兑、高息存款等,为汇丰多赚放款利息和吸收大量存款。他既为主子效了忠,自己也趁机捞一大把,而殷商们通过陈的帮助得到周转(实际是趸积居奇)的资金,便对陈推崇备至。(二)趁清末民初政局频频变动、官僚渴欲得到外国庇护以保存其财产的机会,由汇丰代管官僚产业契据,并存入其金砖、外币。汇丰赚了钱,进一步操纵了清国官场,官僚们得到护符,感激陈之德,陈遂开拓了和官场勾结的道路。(三)和统治广东的军阀相勾结,与龙济光、萨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