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瞿秋白四兄弟的传奇人生 

关于瞿秋白有几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他自己在文章《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及《多余的话》里曾多处提到,但都语焉不详,其他一些资料都将瞿秋白弟妹的人数、名字及其排行弄得非常混乱。不少书报资料上,还说瞿秋白有6个弟弟妹妹,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据比瞿秋白小1岁的妹妹瞿轶群回忆,瞿秋白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其排行如下:
瞿秋白(1899-1935)小名阿双、霜,是长子。
瞿轶群(1900-1981)小名群群、均均,是长女。
瞿云白(1902-1958)小名阿耘,后改名昀白,是次子。
阿鑫(早殇,生卒年不详)小名阿兴,是三子,幼时因上学失落了书本,不敢回家,在野外过夜而得病致死。
瞿景白(1906-1929)小名森,后改名景白,是四子,幼时鼻子上生了疮,因为无钱医治,只能任其溃烂,最终成了塌鼻子。
瞿垚白(1909-?)小名阿尧,是五子,自幼头脑迟钝,患有癫痫病,并有精神病现象,在其母亲自杀后,跟随其父亲飘流到湖北、山东,约20余岁时死于山东济南。
红红(生卒年不详),3岁时即患肺炎病死了,是次女。
瞿坚白(1913-1944)小名阿谷,是六子。
由此可知,瞿秋白兄妹8人中活下来的只有6人,在瞿秋白的影响下,除了四弟瞿垚白因患有精神病外,另外3个弟弟都参加了革命。瞿秋白的三弟瞿景白和五弟瞿坚白,也和瞿秋白一样,为中国革命壮烈牺牲。而瞿秋白的大弟弟瞿云白早年也参加了革命,但后来转而投靠了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历史问题,瞿云白多次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他的一生在政治上颇为曲折。
瞿景白在苏联秘密牺牲
瞿景白
1899年1月29日下午五六点左右,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户官宦世家,因家道中落,天资聪慧的瞿秋白只读到中学就被迫辍学,瞿秋白的母亲也因不堪贫困而服毒自尽。1917年春,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到北京参加文官考试,但没有考取,随后,在北京大学旁听,同年9月,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1920年秋,北京的《晨报》、上海的《时事新报》为了直接采访、报道世界各国的大事,决定向英、美、俄诸国派出一批驻外记者。因为瞿秋白在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过,精通俄文,还翻译过不少俄国文学作品,即被选中赴苏俄采访,他和俞颂华、李宗武成为我国新闻界在十月革命后派往苏俄采访的第一批记者。在俄国,瞿秋白写下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不朽之作。他是最早向亿万中国人描绘列宁形象的人,也是中国记者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1922年2月间,经同乡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瞿秋白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
因为瞿秋白较早接触苏俄,他也成了早期中共党内“唯一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 “八七会议”时,瞿秋白临危受命,28岁即成为中共的高层领导人。随着赴苏俄人员的增多,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新的一批留苏人员逐渐占了上风。在新老人员的斗争中,瞿秋白的三弟瞿景白不幸丧生。
瞿秋白兄妹6人在母亲自杀后,瞿秋白到无锡城南门外杨氏小学以做乡村小学教师谋生,瞿景白和瞿轶群、瞿坚白投奔到了杭州的伯父家,瞿秋白的父亲带着患病的四子瞿垚白去武汉,投奔到另一个姑父家。瞿景白在常州进过小学,到杭州后,1921年夏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他为人正直、刚强,很快受到大哥革命思想的感染,还在《新青年》季刊上发表过诗作。1925年秋,瞿景白还没有毕业,就由瞿秋白带往国共两党创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并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 瞿景白随瞿秋白到汉口工作,负责中共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的会议记录。“八七会议”期间,瞿景白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1928年4月,受党的派遣,瞿景白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当时,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长是米夫,米夫是苏联人,虽然才学平平,但在苏联激烈的党内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反对托洛茨基,拥护斯大林,因而很受斯大林青睐。1927年,27岁的米夫被斯大林升任为中山大学校长,随后又任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和中国部部长,代表共产国际指挥、领导中国革命。米夫要求中共最高领导层要绝对听命于他,视他为“救世主”。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山大学期间,王明千方百计地接近、讨好米夫,加上王明学业不错,会说一口流畅的俄语,而且手腕圆滑,所以很快就与米夫建立了密切关系,得到了米夫的信任与宠爱。中山大学毕业后,王明留在中山大学任职,担任中山大学支部局宣传干事和联共(布)党史教员。
1928年3月底,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发来电报,决定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5月中旬,负责筹备会议的瞿秋白先期抵达莫斯科。在中共六大召开期间,米夫从中山大学调了一些人参加会务和翻译工作,王明被安排担任重要译员,还参加了斯大林会见中共领导人的谈话。瞿秋白等人向斯大林请教的一些问题,在目空一切的王明看来,都很可笑,他常常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许。米夫也散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轻视和不信任的言论,并特别推崇王明等人,这造成了中共留俄学生对中共代表团及中央负责人的轻视和不信任。
在中山大学内,米夫因年轻气盛,装腔作势,在学生中普遍不得人心。追随米夫的王明等人在学生中也很孤立,为了排斥异己,树立权威,他们便造谣说中山大学有一个由俞秀松、董亦湘、周达文等人组织的“江浙同乡会”,是托洛茨基同伙的一个小组织,并进行反革命活动。事后,便有学生被捕、被开除。为此,学生纷纷找到中共代表团反映情况,瞿秋白听取了学生意见,并到学生中间调查,最后认为不存在“江浙同乡会”。就这样,瞿秋白与米夫、王明等人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并慢慢激化。
在中山大学学习的瞿景白,对王明等人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愤,加上瞿景白性格上敢作敢为,喜怒形于色,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对王明等人常常是怒目而视。当时,在中山大学学习的陆立之,后来在《深藏在心底的瞿秋白及其他:王明对瞿秋白的打击迫害》一文中回忆说:“王明一伙当权,许多人跑到王明的小楼里去献媚吹捧,景白却嗤之以鼻。有一天傍晚,我与景白偕返宿舍,因为大楼铁栅已锁闭,我们绕道走小楼梯,经过王明小屋时,王明赶快笑脸相迎,误以为我们也是去投效他的。当时景白一股正气,冲口而出:‘哼,什么东西!’从此,王明一伙加深了对瞿氏兄弟的嫉恨报复心理。”
不久,联共(布)发动反对布哈林“右倾”的清党运动,中山大学也掀起了更大的风浪。王明等人收集和捏造瞿秋白和代表团的“幕后活动的材料”,把中共六大以来中共代表团及其成员的各种讲话和文件,逐字逐句加以审查,找出可以攻击之点。王明当年的同伙盛岳后来回忆说:“瞿秋白及其同伙的政治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瞿秋白在中山大学上学的弟弟瞿景白一气之下,把他的联共预备党员证退给区党委。就在他交还党员证的那天,他失踪了,这一年,他才23岁。我们不清楚他是被捕了呢,还是像谣传的那样说他自杀了?不管小瞿出了什么事,对瞿秋白都是一个打击。从那天起,开展斗争的气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了。” 瞿景白是自杀,是失踪,还是被捕?当时谁也说不清,然而根据瞿秋白等人的分析,瞿景白绝不是自杀的,而是被谋害的。
瞿秋白牺牲后,在他的《未成稿目录》中,还列有一章《忆景白》,由此可见,瞿秋白就义前依然想着他的这位弟弟。1949年后,瞿景白才得以恢复名誉,平反昭雪,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瞿秋白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
旅俄时期的瞿秋白
1930年12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议上点名批评了瞿秋白。1931年1月7日,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及王明等人操纵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将瞿秋白定为“左”倾教条主义者,解除了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从此,瞿秋白被排斥在中央领导层之外。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被选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取得了中央领导权。
1933年底,瞿秋白被要求离开上海去中央苏区。1934年2月5日抵达瑞金后,他立即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教育部视事,任教育人民委员,即教育部长。当时的毛泽东也正遭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排斥打击,他和瞿秋白都处在事业的“低潮”时期,所以二人在这一时期接触交往最多。用当时瞿秋白秘书的话说,当时二人是“最接近的战友”。冯雪峰曾回忆说:“那时,毛主席对瞿秋白很有感情。有一次,他们彼此谈了一个通宵,话很投机,两个都是王明路线的排挤对象,有许多共同语言。后来瞿秋白死了,毛主席认为这是王明、博古他们有意把瞿秋白当作包袱甩给敌人造成的。”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撤离苏区,进行长征。瞿秋白再三请求参加长征,但当时的中央决定把他留在即将沦陷的苏区。据吴亮平回忆,在一次讨论转移的会上,瞿秋白当面向毛泽东要求参加长征,毛泽东当场也不好说什么,因为毛泽东此时自身难保,若不是朱德等人的坚持,毛泽东恐怕也会被留下来。
中央主力红军撤走后,蒋介石派十万大军,从东、南两路向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进行“全面清剿”,于都、兴国、瑞金、长汀相继失陷。1934年11月底,蒋介石又命顾祝同、蒋鼎文分任驻赣、驻闽绥靖主任,划定12个绥靖区,到处修公路、筑碉堡,实行“划区清剿”。在敌人严密封锁下,留守的中央机关和部队的衣食住行都成了严重的问题。人们几个月都吃不到一点油盐;为了隐蔽目标,夜晚不能举火,白天不能冒烟;人走过的山路,要用树枝和树叶掩盖起来;当山上的树木被敌人烧尽伐光以后,人们就只能隐蔽在山洞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瞿秋白的肺病更严重了。
瞿秋白
1935年2月,在中央苏区陷落前夕,中央分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100多人护送瞿秋白、何叔衡等不便打游击的人向闽西突围,想从那里再化装去上海。途中,他们遇国民党保安团截击,何叔衡壮烈牺牲,瞿秋白因有严重肺病无力奔跑而被俘。起初,瞿秋白自称只是医生,并在监房内寄信给上海的鲁迅及妻子杨之华,望能设法保释出狱。当鲁迅、杨之华在上海匆忙办理手续时,4月10日,国民党第八师在长汀、武平和会昌三县交界的归龙山下,俘虏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此人名字不详),因为护送瞿秋白的全部计划是万永诚策划的,万永诚的妻子也知道这一计划,她就供出瞿秋白等人在濯田地区被俘的消息。敌人根据情报,很快就查到了瞿秋白的下落。就这样,瞿秋白的真实身份暴露了,营救瞿秋白的计划也就彻底破灭了。
国民党中央随后派人来,声称瞿秋白可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对这种貌似保全面子,实则要他放弃政治原则的条件,瞿秋白断然拒绝,蒋介石见劝降不成,即下令处决瞿秋白。
1935年6月18日8时,国民党军三十六师特务连连长走进囚室,向瞿秋白出示枪决命令。瞿秋白伏案挥笔写下了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末署“秋白绝笔”。瞿秋白一边写诗,一边镇静地对旁边的人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负责囚禁瞿秋白的是国民党军三十六师的师长宋希濂,而宋希濂是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教时的学生。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宋希濂送瞿秋白出监房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瞿秋白就义前的那幅珍贵的遗照。遗照上,瞿秋白上身穿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着白布抵膝短裤,黑线袜,黑布鞋,背着两手,昂首直立,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一股庄严英武的气概。宋希濂还为老师瞿秋白置办了酒席,据天津《大公报》报道:瞿秋白来到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甕,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餐毕,瞿秋白走出中山公园,慢步走向二华里之外的刑场,刑场位于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沿途瞿秋白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而且用纯熟的俄语唱着《国际歌》,唱着《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到达刑场后,瞿秋白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很好!”然后平静地让刽子手从脑后开枪。瞿秋白从容就义,年仅36岁,当日下午,瞿秋白遗骸被埋葬在罗汉岭盘龙岗。
瞿坚白在抗日战场上壮烈牺牲
瞿坚白是瞿秋白的六弟,比瞿秋白小14岁,过去许多资料说他1912年出生在常州,其实应该是1913年出生。
瞿坚白
1916年2月7日,瞿秋白的母亲自杀,这年瞿坚白才3岁。后来,他与姐姐瞿轶群、四哥瞿景白一起住在杭州的伯父家。15岁时,他毕业于杭州志诚小学,毕业后再无经济实力升学,但由于受大哥瞿秋白及家庭的熏陶,他多才多艺,尤其爱好京剧,还擅写文章,不时有短小的剧评寄给报馆发表。后来,他跟随四哥瞿景白的同学徐肇宗,到浙江淳安、嘉善、镇海等地的县教育局当雇员谋生。这期间,他为了避免暴露与瞿秋白的关系,改名“瞿谷生”。
在性格上,瞿坚白与四哥瞿景白很相似。任职期间,他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强烈不满,虽然年纪很轻,地位卑微,然而他正气凛然,总是横眉冷对国民党的党棍政客们。教育局每周举行的所谓总理纪念周,他很少参加。在镇海县任职时,当局强令所有的公务员不论职位大小,一律都要加入国民党,办所谓“集体入党”。对此,瞿坚白宁可被打破饭碗,也不报名,别人劝说,他也毫不动摇。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英勇就义,当瞿坚白从报上看到消息后,冲出办公室,回到住所,掩上房门,从下午一直哭到半夜,从那以后,他变得沉默寡言了。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在浙江丽水县碧湖创办政治工作训练团,标榜培训战时地方行政干部。瞿坚白闻讯后,立即从任职的教育局辞职,前去接受训练。但入团后不久,他发现国民党并无抗日的诚意,大失所望。于是,在一天深夜,他出走了,历尽艰辛辗转来到武汉,找到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徐特立。后经徐特立介绍,他前往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后又转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大约在1939年前后,他给姐姐瞿轶群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他将调往别处,难以确定地址,以后就不要再寄信了,自此与亲友断绝了音信。
其实,1940年,瞿坚白在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上前线,被安排在冀鲁豫边区从事教育工作,后又被分配到八路军太行山地委调查研究室工作。1944年5月,在日军“大扫荡”时,瞿坚白所属部队与“扫荡”的日军遭遇,瞿坚白不幸壮烈牺牲在武安百草坪,年仅31岁。后来,刘伯承元帅曾为他题词:“英名不朽”。河北省武安市后来为瞿坚白烈士建造了纪念碑。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后,瞿坚白的姐姐瞿轶群接到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很抱歉,由于交通不便和敌人的长期封锁,直到今天才通知你们关于坚白同志的不幸消息。坚白同志原在太行山地委调查研究室工作,工作一贯积极负责,艰苦奋斗,为其他同志的榜样,为负责同志所表扬。但不幸在一九四四年日寇大扫荡时,英勇牺牲于武安百草坪。这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对于革命丧失了这样坚强的战士,对我们失掉了这样可敬佩的战友。这是一件极悲痛的事,但是他为解放人民的伟大革命而牺牲,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和今天我们还活着的人的幸福而牺牲,这是伟大的,也是光荣的。今天他若知道他多年努力争取的全国人民的彻底解放即将实现,他出生的故乡早已解放,他一定会含笑于九泉的。”直到这时,姐姐瞿轶群才知道她的小弟早在5年前已经牺牲了。
瞿云白的曲折人生
瞿秋白的大弟弟瞿云白的一生显得颇为曲折离奇,他比大哥瞿秋白小3岁,可以说,瞿云白是在兄长瞿秋白的扶助下成长起来的,从现有的资料可以看出,瞿秋白非常关心他的成长。1923年的10月,瞿秋白在一篇题为《弟弟的信》的散文中,引述了瞿云白发自杭州的一封信,在那封信中写道,瞿云白由西湖边一个“衣冠禽兽”的家伙毒打工人的场面而产生联想,并萌生了阶级的概念。瞿秋白立即引导他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帮助他从东方泰戈尔和徐志摩的浪漫主义诗情中摆脱出来,提醒弟弟把目光转向已经升起了“旭光”的苏俄。
后来,瞿云白毕业于北京俄文政法专科学校,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1月13日,瞿秋白从莫斯科回国,经李大钊推荐,到国共两党合办的上海大学任教,瞿云白也来到大哥任教的上海大学读书,并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瞿云白被派往上海总工会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又被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在联共(布)的中央出版局担任翻译。
1930年,瞿云白奉命回国,在上海参加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瞿云白以开办绸布庄作掩护,在上海周家嘴路绸布庄内设立中共秘密印刷厂。1932年,又以一家住宅式店铺为掩护,设立上海全总秘密印刷所。后不幸被捕入狱。
后来,瞿云白被迁至苏州国民党反省院,在国民党的“反省政策”的作用下,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当时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吸收了不少从苏联回来的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生,后来,这些学生成了专门破坏共产党组织的国民党特务,瞿云白便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外,他还参加了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瞿云白投奔已在国民党效命的张国焘主持的《创进杂志》社担任发行会计,国民党溃败大陆前夕,当张国焘等人相继逃出大陆后,瞿云白却没有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瞿云白被安排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俄文译员。后因为历史问题,在此后的政治运动中多次受到管制。
1958年1月27日,瞿云白病故,走完了他56年的人生。(来源:党史纵览 作者:苗体君 窦春芳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宗方1899年介绍刘学询与孙密谈。

  刘学询 书籍: 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308页(491字) 【生卒】:1860-1936 【介绍】: 字问刍,号耦耕,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 早年中 进士 ,后回居广州,包办“闱姓” 赌博 多年,广积财富,交结权要,成为势倾一时的广州大绅。1893年与在广州行医的孙中山结识。1895年为农学会发起人之一。 但夙具帝王思想,与孙政治信仰歧异。1899年7月以二品衔道员赴日本考察时,通过日人宗方小太郎在东京秘密会见孙,后奉李鸿章命与孙联络,希图利用孙诱捕康有为,未遂。1900年春邀孙赴粤。 6月16日孙抵香港后即以军舰接孙的代表宫崎寅藏等至广州秘密商谈,应允由李奏请“赦免”孙,并送给孙经费3万元。极力促使李、孙在香港总督支持下实行“两广独立”的活动,未果。 8月31日与秘密来沪的孙会见,继续商谈在广东合作计划。10月惠州起义爆发后,孙派平山周持函赴沪请刘代筹军费,表示事成后可奉刘为“或称总统、或称帝王”的“主政”。但该函并未送达。与孙这段交往,双方均为策略的运用,有关的记载颇多模糊、歧异之处。 1912年初表示协助南京临时政府向外国借款,在孙出面下收回在杭州被没收的产业。晚年居杭州,1936年病故。
辛亥革命和日中關係 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a00202/?pnum=5 讨论日本活动家和中国革命志士之间的关系的著作,有詹森的《日本人和孙中山》一书和《明治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一文(载费维恺等编《中国近代史考察》,第163—189页)。还可参看载于《中日文化论集》上的陈固亭的《孙中山先生与日本朝野朋人的关系》一文。在《思想》(1957年,第79—93页)和《中国》(1966年11月号)的论丛中载有野泽丰所编文献目录,两者均以《孙文与日本》为题。宫崎寅藏的回忆录《三十三年落花梦》在1967年编成,附有卫藤沈吉所做的注释;同时它也被收入宫崎龙介和小野川秀美编辑的《宫崎滔天文集》中。最早的中文译本是1903年版。孙中山的另一位亲密合作者萱野长知出版了他的记述,即《中华民国革命秘籍》(1940年)一书。同文会创始人近卫笃麿的日记六卷于1968—1969年在东京出版,名为《近卫笃麿日记》。关于同文会的官方记载以及会员及其追随者的传记,可见中岛正郎编的正续编《中国回忆录》。另外,有井上雅二撰写的荒尾精传记《巨人荒尾精》一书。由葛生能久等编写的《东亚先觉志士传记》是一部附有许多中国活动家传记的黑龙会正史。关于北一辉,可见乔治·威尔逊的《日本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北一辉》;北一辉的中国来鸿转载于高桥正雄编辑的《九州与日本近代化》(第4册第424—480页)。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政府的政策,除上面提过的之外,还可看I.H.尼什的《日本在义和团之乱时举棋不定的态度》(载《亚洲研究杂志》〔1961年5月号〕第449—461页);市又正雄的《山座圆次郎:明治时期日本的亚洲大陆政策的执行者》(载《国际法外交杂志》〔1973年10月号〕第249—298页)和池井优的《日本对辛亥革命的反应》(载《亚洲研究杂志》〔1966年2月号〕第213—227页)。 東亞同文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Tango-nosources.svg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8月12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東亜同文会 假名 とうあどうぶんかい 平文式羅馬字 Tōa Dōbunkai 東亞同文會是指1
話說西關---陳塘風月(中) 南極仙翁   廣州記   2016-12-24 八十年代的永春園,因為筆者梁同學居住三樓,經常走動。那時門口還挺開闊的,綠白相間的水磨石米地面上有弧形鐵軌,窗戶上的拱門,歐式的飾面十分有特色,通過窄窄的門房走道盡頭就是水磨石環形的樓梯,高大的水磨石米羅馬柱有三層樓高,非常開闊氣派。 各層的大廳都變作各家各戶的公共廚房所在,除了間或透過煙熏可見的邊角雕花還依稀一斑當年的精巧,長長的走廊的兩邊是整列的房間,滿洲窗和紅藍綠玻璃窗花在胡亂搭建的木板間隔中非常顯眼。樓頂是一個兩百多平米的平臺,那曾經是玩伴踢球玩耍的地方。 宴春台八十年代還在,那裡有一間非常有名的藍鳥冰室,就在沙面西橋對面,樓高三層,騎樓格局,鋪面不是很寬,但很深,足有十多二十米,樓頂的平臺有一間小屋樓梯上落。 風月行話 “開廳踏艇”、“捐(竄)燈籠底”,即指尋花問柳; 所謂“煙花”,即言娼妓,亦有雅稱:校書; 妓館在陸上稱為花林,在水上稱為花船,用木架做成棚屋的稱做寮,磚木結構的房屋稱做寨; 花船分大小,小的稱做紫洞艇(今南海仍有紫洞地名),大的稱做橫樓; 遊河觀妓名為打水圍; 娼妓廣州俗稱“老舉”,如圖,以其形象故稱; 其未經接客度宿而只應客之召侑酒歌曲者,謂之“琵琶仔”; 埋街食井水是青樓諺語,意謂從良。 尊重原創。歡迎阁下提供口述史及一手圖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