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党史著作基本上都无一例外地说:经共产国际同意,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处派代表魏金斯基一行人1920年4月到中国来,会见李大钊与陈独秀,是推动与帮助南陈北李建党的第一人?然而,彭述之却在二十多年前独持异见,根据他的所闻所见,认为推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第一人,不是魏金斯基,而是荷荷诺夫金。彭述之曾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后加入托派,1929年被开除党籍,1948年末离开上海到香港,以后长期旅居法国等地。
10.16624/j.cnki.11-3844/d.2005.02.014
D231;K837.12
关联作者
相似文献
(与本文内容上较为接近的文献)- [1]“南陈北李”的“苏俄通讯”初探[J]. 杨丽娟. 传媒观察. 2012(10)
- [2]试论南陈北李——写于建党六十周年[J]. 侯新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03)
- [3]“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问题的再探讨[J]. 黄爱军,张邵敏.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2(03)
- [4]“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若干阶段的探讨[J]. 刘家贺. 中共党史研究. 2000(05)
- [5]“南陈北李”的真挚友情[J]. 黄苇町. 当代贵州. 2011(26)
- [6]“南陈北李”缺席“一大”原因新探[J]. 程金蛟. 长白学刊. 2003(05)
- [7]关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J]. 宋月红. 北京党史. 2001(06)
- [8]关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我见[J]. 萧超然. 百年潮. 2001(07)
- [9]南陈北李 相久建党[J]. 新长征. 2012(01)
- [10]“南陈北李”与中共“一大”[J]. 周进. 前线. 2010(11)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