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張敬堯 Zhang Jingyao.jpg 性別 男 出生 1881年 大清安徽省潁州府霍丘縣 逝世 1933年5月7日 中華民國北平 國籍 中華民國 滿洲國 別名 張勳臣 職業 軍人 活躍時期 20世紀 學歷顯示▼ 經歷顯示▼ 張敬堯(1881年-1933年5月7日),字勳臣,安徽省潁州府霍丘縣人。中華民國及滿洲國軍事將領,因與日本合作被國民政府軍事調查統計局(軍統)刺殺身亡。[1][2][3] 目錄 1 生平 1.1 在北洋軍的崛起 1.2 皖系將領 1.3 從北方各派到滿洲國 2 參考文獻 生平 在北洋軍的崛起 張敬堯的父親是縣裡的下級官吏。張敬堯年輕時極盡放蕩。後當盜賊,成為殺人犯,逃往京津地區。1896年(光緒22年)前後,張敬堯參加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在隨營學堂學習。其後,從保定軍官學堂畢業。1911年(宣統3年),任陸軍第六鎮第11協第22標標統。[1][2] 1912年(民國元年),陸軍第六鎮改組為陸軍第6師,張敬堯被任命為陸軍第6師第11旅第22團團長。1913年(民國2年)二次革命時,張敬堯在江西省擊敗革命派軍隊而立功。不久,升任陸軍第6師第11旅旅長兼南昌衛戌司令。1914年(民國3年),任第3混成旅旅長,駐紮河南省。因討伐白朗有功,9月升任第7師師長。[1][2] 1915年(民國4年)12月25日,護國戰爭爆發。1916年(民國5年)1月,張敬堯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路總司令,赴四川省討伐護國軍。起初,張敬堯因占領瀘州,獲袁世凱授予勳三位、陸軍上將位。隨後,由於反袁世凱的輿論高漲,對護國軍有利,張敬堯被護國軍擊敗。[1][2] 皖系將領 同年6月6日,袁世凱死去,張敬堯回到河南。他企圖將河南省及山西省變成自己的地盤。但該計劃未能實現。在北京政府的派系鬥爭中,張敬堯歸屬皖系。[1][2] 1918年(民國7年)1月,奉段祺瑞之命,張敬堯進軍湖南省討伐南方政府(護法軍政府)。當時,直系的吳佩孚和馮玉祥正占據長沙,十分活躍。3月27日,張敬堯被段祺瑞任命為湖南督軍兼省長。這一人事安排自然遭到吳佩孚和馮玉祥的反感。[1][2][3] 張敬堯實際控制的範圍僅限於長沙及岳陽一帶,直系及南方政府方面的軍人則在湖南省內各地割據。而且張敬堯的統治手法偏向搾取式,表現得拙劣、腐敗,遭到湖南省社會各界反對。1920年(民國9年)6月,南方政府軍欲奪回湖南省。吳佩孚和馮玉祥對張敬堯不予援助,張敬堯逃往湖北省。隨後,張敬堯遭到段祺瑞罷免,逃往上海。[1][2][3] 從北方各派到滿洲國 1920年7月的直皖戰爭中,皖系敗北,張敬堯轉投奉系的張作霖,成為後者的門客。1922年(民國11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系敗北,張敬堯投奔直系吳佩孚。1924年(民國13年)10月北京政變爆發,張敬堯被馮玉祥逮捕,隨後被釋放。[1][2] 1925年(民國14年),張敬堯投魯軍的張宗昌,被任命為直魯聯軍第2軍軍長。1926年(民國15年),任安國軍第2方面軍副司令,與國民黨北伐軍作戰。1928年(民國17年)9月,張宗昌敗北,張敬堯隨之下野,逃往大連。[1][2] 1932年(民國21年),張敬堯投靠滿洲國。1933年(民國22年),被任命為平津第2集團軍總司令,在華北從事各種軍事及謀略活動。作為這些活動的一環,張敬堯秘密赴北平,組織舊部呼應日軍。[1][2] 1933年5月7日,張敬堯在北平東交民巷六國飯店被軍統北平站站長陳恭澍組織的刺客襲擊而身亡。死時54歲(滿52歳)。[1][2][4] 參考文獻 范春榮「張敬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國人物傳 第7卷. 中華書局. 1993. ISBN 7-101-01052-0. 徐友春主編. 民國人物大辭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劉壽林等編. 民國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呂昭隆. 暗殺劉少奇 軍情局首度解密. 中時電子報 (臺北: 中國時報). 2015-10-26 [2015-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6).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前任: 田中玉 察哈爾都統 1917年10月 - 1918年1月 繼任: 田中玉 前任: 譚延闓 湖南督軍 1918年2月 - 1920年6月 繼任: 吳光新 [顯示]閱論編 察哈爾行政長官(1912年-1952年) 分類:1881年出生1933年逝世察哈爾都統陸軍第六鎮將領護國戰爭人物皖軍將領東北軍將領直系人物安國軍將領北洋將軍府冠字將軍滿洲國軍事人物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友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遇刺身亡者六安人張姓 陸軍第六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陸軍第六鎮,清朝末年軍隊現代化改革之後的新軍編制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師的規模。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組成。光緒三十年(1904年)日俄戰起,十二月袁世凱奏請以武衛右軍主力和張之洞的南洋自強軍主力,加上從第三鎮抽調步隊各標第二營(共四營)等合編組成。次年正月成鎮。初為北洋第四鎮。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6月,全國軍隊統一編號,改稱陸軍第六鎮。駐北京南苑。轄第11協和第12協。歷任統制有段祺瑞、王士珍、趙國賢、吳祿貞、李純。徐樹錚曾任段祺瑞的參謀。 武昌起義爆發時,其統制是吳祿貞。11協協統李純,12協協統吳鴻昌,參謀官張聯棻。1911年11月7日,吳祿貞被馬步周暗殺。之後,李純接任六鎮統制,參加南下鎮壓辛亥革命軍事行動。 民國之後改名為陸軍第六師,李純任師長,1913年率部進入江西參加鎮壓二次革命,後任江西都督,再後江蘇都督。李純為馮國璋的嫡系。 李純都江西後,馬繼曾繼任六師師長。護國戰爭時期六師進軍湘西,因遭貴州護國軍強烈,馬繼曾兵敗,於湖南省麻陽縣自殺,第11旅旅長周文炳升任。不久周亦兵敗,患上精神病,乃由第12旅旅長齊燮元升任[1]。 相關人物 張敬堯曾任陸軍第六師十一旅二十二團團長。 賈德耀曾第12協馬隊第二標標統。 注釋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 參考文獻 鄭志廷:《保定北洋軍事學堂與北洋六鎮述論》 The Leader of Us (Turfan) Surrenders with His City.jpg 這是與清朝軍事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分類:新建陸軍編制清代北京軍事 张敬尧 编辑 张敬尧(1881年—1933年),字勋臣,安徽省霍邱县人,北洋皖系军阀骨干。1896年投身行伍,曾入北洋新军随营学堂,1906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北洋军中任职。历任陆军第六师十一旅二十二团团长、北洋军官第三混成旅旅长、江西南昌镇守使、陆军第七师师长、第二路军司令等。1915年鼓吹拥护袁世凯称帝,镇压护国运动。1917年任苏皖鲁豫四省交界督办,旋调任察哈尔都统。1918年3月至1920年6月任湖南省督军,因贪婪残暴,遭到湖南人民的强烈反对被迫辞职,其弟张敬汤被杀。此后,张敬尧先后在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部下任司令、军长等职。1932年与板垣征四郎勾结,参加伪满洲国政府,拟任伪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密谋在北平进行暴动,策应日本关东军进占平津。1933年5月7日,戴笠派蓝衣社特工锄奸,在北平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将其暗杀。 中文名张敬尧别 名张勋臣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安徽省霍邱县出生日期1881年逝世日期1933年5月7日职 业北洋军阀毕业院校保定军官学校性 别男 目录 1 北洋时期 2 沦为汉奸 3 遇刺身亡 北洋时期编辑 张敬尧,字勋臣,1881年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父张锦轩以教书为业,母常氏,生子四人,张敬尧居长,其弟张敬舜、张敬禹、张敬汤。张敬尧幼无所依,寄居族父张德行家。幼年当过粮坊学徒,后流落山东,因犯杀人罪潜逃京津地区。1896年参加袁世凯的北洋新军随营学堂,结业后任排长。1906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一直在北洋军中任职。 1911年任第三镇十一协二十二标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敬尧率一营为先遣队开往武昌进行血腥镇压,以“杀敌骁勇”提升为团长。1913年二次革命期间,张敬尧率部从湖北进攻江西,镇压革命,又擢升旅长兼南昌卫戍区司令。1914年段祺瑞出任河南都督,张敬尧随段祺瑞开往河南镇压白朗起义军。张敬尧因镇压起义“有功”,被升为陆军第七师师长,调驻北京。1915年8月,张敬尧联合北洋军界四十四人召开军警大会,鼓吹拥护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爆发后,张敬尧被袁世凯任命为第二路军司令,晋升陆军上将,进攻四川镇压护国运动。1917年段祺瑞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任命张敬尧为苏鲁豫皖边境督办。 1918年北洋政府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张敬尧统治湖南之后,称霸一方,横征暴敛,无恶不作,贪婪地吞噬搜刮湖南人民的财富,甚至向帝国主义出卖湖南地矿权,并残杀孙中山先生派往湖南长沙执行革命任务的革命党人彭寿松, [1] 可谓罪恶累累,被湖南民众称为“张毒”。一位湖南人写了一首顺口溜:“堂堂呼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毒不除,湖南无望”。张敬尧除了有一妻之外,还纳了十二个小妾,供其淫乐。1919年12月2日,张敬尧派兵镇压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其明显的帝国主义走狗倾向引起湖南民众强烈不满。青年毛泽东等一大批湖南志士领导发起了驱逐张敬尧的运动。长沙的教员、学生万余人举行总罢课,并派代表团赴北平、上海、衡阳等地扩大宣传,同时利用在衡阳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与皖系军阀张敬尧之间的矛盾,在1920年6月11日将张敬尧驱逐出湖南。之后,张敬尧先后投靠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等军阀。随着北洋政府垮台,张敬尧不得不逃往大连日租界避难。 沦为汉奸编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敬尧与日本勾结,沦为汉奸。1932年参加伪满洲国政府,为日伪效力。1933年初,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密谋在北平和天津地区组建一个傀儡政权,积极地物色傀儡政权首脑,此时便选中了张敬尧。日本侵略者任命张敬尧为伪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并拨付给张敬尧活动经费七百万元,让其前往北平策划暴动,以配合日军里应外合攻占北平。 张敬尧将此视为东山再起的天赐良机,随即化名常石谷,以商人的身份潜入北平,住进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暗中勾结流氓土匪,企图组建一支武装队伍来配合日军在北平城内发动暴动。张敬尧的汉奸行径被国民政府复兴社特务处侦知,并汇报给蒋介石。蒋介石深知张敬尧若与日军里应外合,北平将危在旦夕。何况,张敬尧曾任湖南督军,影响极大,一旦其招降纳叛,组建傀儡政权,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除掉张敬尧刻不容缓,蒋介石下令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立即制裁汉奸张敬尧。 遇刺身亡编辑 戴笠找来复兴社华北特区区长郑介民商议制裁汉奸张敬尧事宜。二人经过仔细策划,决定由会讲广东官话和马来亚土话的郑介民化装成从南洋回国做生意的华侨巨商前往北平入住六国饭店,先摸清张敬尧的活动规律,再安排特工实施暗杀。1933年4月底,郑介民携带着十多只大皮箱住进了六国饭店。此后郑介民找来复兴社北平站站长陈恭澍和天津站站长王天木商议此事,制定了详细的暗杀方案、掩护措施和撤离路线,并最终从复兴社北平站挑选了年轻力壮且枪法精准的白世维作为暗杀行动的主要执行人。 1933年5月7日上午,张敬尧和往常一样去洗漱间盥洗。白世维抓准时机来到洗漱间门口,张敬尧则警觉地扭头回望。白世维见此人长方脸,两腮瘦削,鼻子高挑,留着两撇小胡子,下巴上还留着一撮小山羊胡,正是张敬尧本人,便立即举枪对准张敬尧连开三枪,张敬尧中枪后应声倒下。白世维旋即大踏步离开六国饭店,上了一辆提前准备好的接应汽车撤离,而那位“南洋巨商”郑介民也于当天秘密地从六国饭店消失了。是日晚,郑介民从北平军分会得到张敬尧已死的确切消息。第二天北平各报上刊登了“巨商常石谷,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中遇刺殒命”的消息。而不久后,北平机关报证实常石谷即张敬尧,并揭露张敬尧是汉奸,潜入北平阴谋策动叛乱,被锄奸救国团击毙。 [2-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2)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眠眠冰室 知乎科普类作者 85年前,一起震动东亚的“六国饭店”刺杀案 1912年8月,辛亥革命元勋张振武在六国饭店宴请北洋将领,宴席结束后,张振武返回住处途中,被袁世凯派人逮捕,随即杀害。,他逃到东交民巷躲在六国饭店长达三个月,才离京南下脱险。《大陆报》社长张翰举 ,把邵飘萍骗出了六国饭店,逮捕后杀害。 2018-01-0373阅读17685 护国运动相关人物 ▪ 岑春煊 ▪ 蔡锷 ▪ 陈宧 ▪ 陈炯明 ▪ 陈炳焜 ▪ 陈果夫 ▪ 车震 ▪ 陈树藩 ▪ 葛敬恩 ▪ 吕公望 ▪ 徐连胜 ▪ 李根源 ▪ 梁启超 ▪ 李烈钧 ▪ 罗佩金 ▪ 陆建章 ▪ 鹿钟麟 ▪ 马鉁 ▪ 马超俊 ▪ 沈云沛 ▪ 施北衡 ▪ 唐继尧 ▪ 汤芗铭 ▪ 小凤仙 ▪ 张之江 ▪ 张敬尧 ▪ 朱执信 ▪ 陆荣廷 参考资料 1. 张敬尧在长沙诱杀彭寿松 .潇湘晨报数字报[引用日期2020-07-19] 2. 北平六国饭店锄奸记 .炎黄春秋[引用日期2020-07-19] 3. 六国饭店血案:汉奸张敬尧被刺案 85年前,一起震动东亚的“六国饭店”刺杀案 原创|发布:2018-01-03 22:41:56 更新:2018-01-03 22:41:56阅读 17691赞 73 1912年8月,辛亥革命元勋张振武在六国饭店宴请北洋将领,宴席结束后,张振武返回住处途中,被袁世凯派人逮捕,随即杀害。,他逃到东交民巷躲在六国饭店长达三个月,才离京南下脱险。《大陆报》社长张翰举 ,把邵飘萍骗出了六国饭店,逮捕后杀害。 01 在北京东城区正义路南口的东交民巷附近,有一座六层楼的华风宾馆。别看它如今只是一所三星级的酒店,却有着十分显赫的历史。因为它就是老北京闻名遐迩的“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建造于1905年,当年地面只有四层,是作为附近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的配套建筑。因为是由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所建,所以取名为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那西洋风格的建筑当年在周边低矮的建筑群中可是鹤立鸡群般的气派,它有厚实的基座和宽大的券窗,屋顶还设有几组气派的老虎窗。它是当时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住宿和餐饮的首先选择,也是达官贵人聚会的场所。 据说,北平的交际舞的传入就是开始于六国饭店,里面的舞厅当时名噪一时。 因为这里位于使馆区,根据《辛丑条约》,当时享有治外法权,受各国使馆驻军保护,中国的军警都没法干预,当时还成为一些下台的军政要人的避难所。 这座当年的京城第一大酒店,100多年来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在老北京的许多重大事件。在这个饭店里曾经发生过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1912年2月以蔡元培为首的南方使团入京,请袁世凯到南京就任大总统。袁世凯派人制造“兵变”闹剧,南方使团代表们吓得躲进六国饭店。 1912年8月,辛亥革命元勋张振武在六国饭店宴请北洋将领,宴席结束后,张振武返回住处途中,被袁世凯派人逮捕,随即杀害。 1926年4月,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被北洋军阀列入黑名单,他逃到东交民巷躲在六国饭店长达三个月,才离京南下脱险。 蒋梦麟 1926年4月,著名报人邵飘萍,因为多次揭露军阀张作霖的黑暗统治,而且拒绝张作霖的收买。张作霖震怒之下决定将邵飘萍杀掉,邵飘萍听到消息躲进了六国饭店。 后来,张作霖收买了邵飘萍的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 ,把邵飘萍骗出了六国饭店,逮捕后杀害。 张作霖之死也与这六国饭店有关。 1928年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在这里的舞会上,凭借自己的姿色和舞步,把张作霖的副官弄得神魂颠倒,诱使他透露出张作霖回东北的确切时间,接着当然就是皇姑屯事件。 1949年4月,中共已经进入北平,当时就是在六国饭店接待以张治中为团长的国民党政府的和谈代表团。 02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件三十年代发生在六国饭店的刺杀案。 1933年5月初的一个早晨,宁静的六国饭店二层客房突然传出三声刺耳的枪声。被震惊的饭店茶房迅速上楼查看,走到楼梯口看到一个年轻人手里握着一把枪。茶房正欲开口,只见年轻人用手枪对着自己比划了一下。茶房吓得赶紧让过一边,眼看着那人一步步走下楼,大步朝门口走去。 这时一楼大厅也有三三两两的人了,但谁也不敢出声,只是盯着那人昂首挺胸走出门外。门口停着的一辆轿车下来一人,几步窜上台阶。正在往里面张望时,门里出来那位拉住他的手臂,直奔车前,两人一左一右拉开车门迅速钻了进去。转眼之间顺着城墙根疾驶而去,消失在街巷里。 接到报案的警察赶了过来,经过勘验,发现是一个名叫常石谷的商人被枪击倒在床上。警方随即将他送到附近的德国医院救治,然而因为伤势过重,当天下午便不治身亡。 这个常石谷是什么人,这帮年轻人为什么和一个商人过不去呢?原来,这人真名并不叫常石谷,而是张敬尧。这个张敬尧,在民国时期也是一个枭雄,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03 张敬尧出身于安徽省霍邱县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父亲以教书为业。兄弟四人,张敬尧是老大,他的几个弟弟分别叫张敬舜、张敬禹、张敬汤,名字倒是不错,但都是凶狠之徒。张敬尧幼年当过粮坊学徒,后来流落到山东,因为杀了人潜逃到京津地区躲避。 张敬尧 25岁时张敬尧进入袁世凯办的北洋新军随营学堂,毕业后当了排长,后来又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受训。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张敬尧任第十一协二十二标标统(相当于团长)。他率一营作为先遣队开往武昌对革命军进行血腥镇压。 1913年,南方革命党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时,他又充当急先锋,率部从湖北进攻江西,升为旅长兼南昌镇守使。1914年张敬尧再随段祺瑞开往河南镇压反对袁世凯政府的白朗起义军,因为剿匪有功,升为陆军第七师师长,调驻北京。 1915年,在袁世凯倒行逆施称皇帝的闹剧中,张敬尧也是积极的支持者。他与军界四十多人召开大会,鼓吹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开始后,张敬尧被任命为第二路军司令进攻四川,晋升陆军上将。1917年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任命他的手下悍将张敬尧为苏鲁豫皖边境剿匪督办。 由此可见,在清末民初的大事件中,张敬尧始终是站在阻碍社会变革的反动立场上,得以不断升迁。不过他让全国人民都闻名的,是在他统治湖南的任上发生的“驱张运动”。 1918年,段祺瑞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来到湖南后,实行残暴的统治,横征暴敛,肆无忌惮地掠取湖南民众的财富。他借做寿搜刮,竟然派人挨家挨户去讨要寿礼,各界都得表示孝敬,老百姓骂他:“督军捞够,百姓饿瘦”。 张敬尧还在湖南广种鸦片,把省工业学校的机械实习所当成了他的制毒工场,甚至让军队和各级衙门在光天化日下卖鸦片。他为了敛财,不惜向外国人出卖当地的地矿权。 当地人民对他恨之人骨,称其为张毒。 他的三个如狼似虎的兄弟,也鸡犬升天跟着来到湖南沾光,人称二、三、四大人。张氏兄弟在湖南称霸一方,收刮民脂民膏大发横财之后,在老家霍邱买了几万亩田地,又大兴土木,修建起极其华丽的督军府,还在在天津置了不少房屋和地产。湖南人写了副对联称这兄弟几个:“堂堂呼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 五四运动发生后,湖南的学生积极响应。1919年12月,长沙的5000多学生游行示威,大会后准备焚烧从几家洋行里起获的日货。张家老四张敬汤率领军警千余人包围会场,张敬尧自己骑着马,带领一连大刀队冲进会场内,强行驱散群众,殴打捆绑学生。 张敬尧倒行逆施,气焰嚣张,引起了湖南民众的公愤,发动了一场“驱张运动”,全省罢课、罢工、罢市,派出代表到北京向北洋政府请愿,去全国各大城市揭露张敬尧祸湘虐民的罪行。全国各界纷纷发出电函,声讨张敬尧。 在强大的压力下,吴佩孚和冯玉祥不再与张敬尧合作。他们撤出守军,让开道路,使得谭延闿的湘军长驱直入。张敬尧仓皇出逃,连同他的军队一起被赶出了湖南。 04 回过头来再说张敬尧被刺的事情。张敬尧为什么要化名常石谷住进六国饭店? 原来,张敬尧被逐出湖南后,先后投靠了张作霖、张宗昌等人(果然是本家人互相沆瀣一气)。北伐战争胜利后,北洋军阀土崩瓦解。张敬尧躲进大连日租界,勾搭上了日本人。1932年他到长春投靠伪满洲国,死心塌地当起了汉奸。 1933年初,日军进攻长城关口。觊觎华北,进逼平津,同时开始密谋在华北建立傀儡伪政权。拉拢吴佩孚被拒绝后,日本人相中了张敬尧,任命他为“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张敬尧于是带着700万元经费,潜入北平,化名常石谷,住进了六国饭店。他竭力活动,收买旧部,勾结流氓土匪,策反驻军团长,企图配合日军的进攻,在北平城内暴动。 六国饭店内的豪华餐厅 张敬尧与日本特务勾结,策反军队的活动被身在北平的何应钦得知,立即报告了蒋介石。此时正值日军攻占了长城喜峰口,越过长城对北平形成包围。 蒋介石深感张敬尧的举动对国民政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立即责成特务处处长戴笠尽快铲除这一毒瘤。 戴笠立即召来特务处副处长兼华北特区区长郑介民商量。考虑到刺杀行动必须干净利落,不能给日本人造成进攻北平的借口。决定先由郑介民去六国饭店,弄清张敬尧的具体活动规律,再安排杀手执行。 郑介民可是情报系统以及后来军统的一个大人物,他的亲自出马,也足见这件事情的关系重大。 05 4月底,六国饭店来了一位操广东官话的华侨商人。他带着十几只大皮箱,西装笔挺,气度不凡。而且举止温雅随和,出手也十分阔绰。很快就与饭店茶房们混熟了。 没错,此人正是郑介民。 郑介民 他通过暗中观察和打听,了解到张敬尧这次来北平,同行的还有他的参谋长赵庭贵以及副官,估计是他的保镖之类。他们住在饭店的三楼。至于张敬尧究竟住哪间客房,郑介民也不敢抵近侦察,因为张敬尧的警惕性很高,弄得不好就会打草惊蛇。 再有,如果暗杀定在白天,人多不易下手,而且刺客难以走脱。若在夜间暗杀,又不知张敬尧当夜住哪个房间。 而且,张敬尧的武功和枪法都很厉害,弄不好任务不能完成反而造成己方人员的伤亡。 为难之际,他召来华北特区天津站长王天木和北平站长陈恭澍等人计议,决定多找几人参加行动,以求万全之策。最后选定了黄埔七期毕业的白世维作为暗杀的行动执行人。他年轻力壮,而且枪法精湛。曾经组织过上千人的民团,在长城沿线袭击日军。 《北平无战事》中王凯饰演的白世维(原型) 同时,考虑再三决定选择清晨时分动手。他们还研究了进入饭店的方法和得手后逃走的路线。以及在楼梯口、饭店门口掩护和接应撤退的细节。王天木随后以日本大仓株式会社的名义,在六国饭店二楼开了一个房间,侦察张敬尧的行踪。 这天,王天木和白世维正要下楼吃饭,只见门口进来一个熟人,还夹着一个蓝布小包袱,原来是东四南大街应元泰西服店的应掌柜。王天木上前招呼,问他为何来此。应掌柜不经意地用手指着自己的下巴,上下比划了一下说:“他做了两套衣服,叫我今天来试样子。” 王天木立刻明白,应掌柜说的正是下巴有一撮胡子的张敬尧,他不动声色,拉着白世维往外就走。 历史上真实的白世维 下午,王天木、陈恭澍和白世维三人来到应元泰西服店。应掌柜以为他们要来做衣服,没等他们开口,应掌柜就说:“这两天我得赶工,你们几位如果想添衣服,恐怕要等些日子了。我要先把张督办的这两套赶出来。” 王天木顺口问道:“张督办等着穿?” 应掌柜回答:“是啊,他叫我后天中午一定做好送到,说是也许就在这两天要回天津去。” 闲聊之中,他们从应掌柜那里还套出:张敬尧包下了六国饭店三层231、233、235房间,他住中间233房间,两边房间住的是参谋长和副官。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张敬尧的落脚之处清楚了。 民国时北京的平面图 郑介民听到汇报十分高兴。白世维更是信心十足,跃跃欲试。可是行动计划还是需要进一步落实:首先不知道他的保镖究竟有几个,而且一旦惊动了左右房间就会形成对峙的不利局面。 即便动手成功,从三楼下到一楼撤离要走过长长的过道,暴露的时间太长,能否安全地走出大门都要考虑仔细。而门口那扇旋转门会不会自动关闭,也是需要注意的。 根据这些情况,王天木决定从天津请来一位姓侯的朋友,此人河南人氏,闯荡江湖多年,功夫十分了得,与白世维联手行刺方可万无一失。 06 王天木、白世维回到六国饭店后,为了安顿帮手老侯,也为了便于接近目标,决定再开一个房间。因为当时三、四两层都没有空房,于是就把二层的一间空房订了下来。 王天木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拉着白世维去看新订的房间。房间在左右两条走道交汇的横向通道上,茶房把钥匙交给王天木就先走了。鬼使神差般,王天木也带着白世维跟在茶房后头往前走,来到对面的走道上。 民国时的东交民巷 走了十几步,王天木突然发现在走道左边,有间房敞着半扇窗子,一个人侧身坐在床沿上,仰头对着窗子,手里正在摆弄一个小物件。仔细一瞧,就见这个人长方脸,鼻端高翘,两腮瘦削,留着两撇小胡子,下巴底下还有一撮山羊胡。王天木禁不住心中一个激灵,这不就是张敬尧吗! 王天木生怕看走了眼,停下脚步,扭过身子又瞄了一眼,正好与那人打了个照面。这下可看清楚了,一点没错,正是张敬尧。 白世维发现王天木停了一下,顺着王天木的视线朝左边看,也看见了屋里的人。就在转头与王天木眼神交汇的一刹那,王天木一边用手往房里指,一边连连点头,小声说:“就是他。”接着快步向楼梯口走去。 原来,张敬尧喜欢抽鸦片,也喜欢摆弄玉雕、鼻烟壶之类的小古董,还有晚睡晚起的习惯。他除了在三层开了房间,又在二层开了一个房间,作为自己娱乐的单独小天地。没想到给自己找了个见阎王的地方。 白世维立刻明白了王天木的示意。机不可失,他稳住脚步,撩起夹袍,飞快地抽出手枪,对准刚刚站起半个身子的张敬尧胸部连开三枪,张敬尧应声倒下。 前面说到提着枪往楼下走的当然就是白世维,当白世维走向大门的时候,王天木也加快脚步走到大厅,急忙推开门往外走,雇了门口的一辆洋车,跳上去迅速撤离了。 第二天北平各报上刊登了“巨商常石谷,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中遭刺殒命”的消息。时隔不久,国民党北平机关报证实常石谷即张敬尧,并指出张敬尧是汉奸,潜入北平阴谋策动叛乱,被锄奸救国团击毙。 张敬尧的被铲除,打乱了日本关东军扶植汉奸傀儡政权的计划,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平津地区的进攻。可以说,这一次六国饭店刺杀案,为中国人解决了一个心头大患。 =THE END= 关注“眠眠冰室” 睡前十分钟,讲你没听过的冷故事 和黑历史 诱杀彭寿松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86473/0d20OEYxJCmiHUrut8cVtRW2UcYVqFEkiN4Sg0AgqfrTbNoh_TrhXmW3eDAJHPUo4KUVDtMaUprrfh9rgvSeeQ_TkBavJkb35vsh54CNnDdL6j6rUboodrk-bR8
Cantonese Patriot的第一次反恐戰爭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Follow Feb 9 · 8 min read 1924年8月9日,孙文、蒋介石扣押广州商团军械。 “广州商团是粤商维持公安会(前身为一九零七年冬成立的粤商自治会)为维持地方公安而倡办的。清末至民初,官兵为暴于民,盗匪出没城乡,白昼抢劫。殷商巨贾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遂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商团,购枪自卫。最初参加的,只有四十人。龙济光踞粤时,济军与劫匪伙同作恶,时入民家搜查,乘机抢劫财物,还经常调戏妇女。商团以警察不敢干涉,乃穿制服荷枪出巡。一般商人们既信不过警察,也信不过防军,认为商团确能收自卫之效,参加者越来越多。在桂系军阀统治广东时期,除设在西瓜园的商团总部外,老城、新城、东南关、西关、河南都设有分团,而以西关方面为多。至一九二一年,商团军已发展到四百多人。 加入商团的商店,要出资购置枪枝、子弹、服装,并派出人员参加商团军。每一个商团军成员都另有一个人充当后备。成员都是资本家、老板或少老板、司理、掌柜之类,后来也有出钱雇人代替的。商团除了操练外,还要维持市面秩序。各分团规定分段出巡,每队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有时捉到小偷、劫匪,就送到公安局去处理。商团和劫匪直接驳火,打起来的时候也有。一九二一年以后,广州商团与佛山、顺德、九江、乐从以至江门各地商团组织联团,联团间架了专线电话,还互相派队巡逻,乡与乡间,设有擂鼓,互通声气,俨然成地方武装的性质。由于当时军队频频调防,调防以后的真空期间,商团是起了维持地方治安作用的。” “陈(廉伯)在粤商维持公安会成立时(一九一二),担任理财课主任。此后七八年间,他利用汇丰买办身份,勾结军阀、官僚、殷商、士绅,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增值财富。其手法有:(一)为殷商们在汇丰开特别账户,办信用抵押贷款、减费汇兑、高息存款等,为汇丰多赚放款利息和吸收大量存款。他既为主子效了忠,自己也趁机捞一大把,而殷商们通过陈的帮助得到周转(实际是趸积居奇)的资金,便对陈推崇备至。(二)趁清末民初政局频频变动、官僚渴欲得到外国庇护以保存其财产的机会,由汇丰代管官僚产业契据,并存入其金砖、外币。汇丰赚了钱,进一步操纵了清国官场,官僚们得到护符,感激陈之德,陈遂开拓了和官场勾结的道路。(三)和统治广东的军阀相勾结,与龙济光、萨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