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定(1878年12月20日-1958年),字雲台汪精衛二人曾在袁世凱面前結拜為異姓兄弟。妻吳本嫻(吳大澂之女)子袁家融(妾馬彩鳳生)(1904年-1996年),曾留學美國,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地質學博士學位,妻子是湖北督軍王占元之女 1913年墜馬腿傷,赴德國治療,
袁克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袁克定 Yuan Keding.jpg Flag of the Empire of China (1915–1916).svg 中華帝國皇太子 在位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 皇帝 袁世凱(洪憲帝) 前任 無(袁世凱稱帝) 繼任 無(袁世凱退位)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78年 大清河南項城 逝世 195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袁克定(1878年12月20日-1958年),字雲台,別號慧能居士,外號袁大瘸子,河南項城人,袁世凱長子,原配于氏所生。弟弟袁克文。 目錄 1 生平 2 家庭 3 參考文獻 3.1 引用 3.2 來源 生平 1878年12月20日(光緒四年十一月廿七日)出生。 幼年隨袁世凱歷任各地。清末,蔭候補道員,後升任農工商部參議、右丞。辛亥革命爆發後,受其父之託,拉攏汪精衛。據《辛亥革命錄》記載,袁克定、汪精衛二人曾在袁世凱面前結拜為異姓兄弟。1912年其父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3年墜馬腿傷,赴德國治療,受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接見,威廉二世勸說袁克定希望他父親袁世凱實行君主制。 1914年10月在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之後,袁克定在北洋軍之外,另行編練模範團,抓軍權。後開始鼓吹帝制,希望能因此出任皇儲。他派人每日偽造《順天時報》送呈袁世凱,只收錄贊成帝制的文章,並發起組織籌安會,使其誤認為民心可用。因此,當袁世凱在護國戰爭中失利,不得不取消帝制之後,曾痛責袁克定「欺父誤國」。 袁世凱死後,袁克定遷居天津德租界隱居。1935年復遷北京寶鈔胡同,1937年後再遷頤和園清華軒別墅。在抗戰期間,他拒絕與日本占領軍合作,生活陷入貧困。 1948年,袁克定窮困潦倒,投奔表弟張伯駒,移居承澤園[1]。1949年後,在章士釗的安排下出任中央文史館館員。1958年病逝。 家庭 有一妻二妾,妻吳本嫻(吳大澂之女),一妾馬彩雲,二妾章真隨(又名章淳一,原為京劇演員)。 三個子女: 子袁家融(妾馬彩鳳生)(1904年-1996年),曾留學美國,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地質學博士學位,妻子是湖北督軍王占元之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曾在河北地質學院和貴陽工學院教書,1996年去世。 長孫袁緝吳(1933年-2009年),後改名袁萌臨,字夢麟。 重孫袁啟和。 孫袁緝燕(1941年-),後改名袁始,畫家,現在加拿大。 重孫袁仿吾(1968年-),現在美國。 長女袁家錦(妾馬彩鳳生),嫁北洋舊屬雷震春長子雷存政。 次女袁家第(妻吳本嫻生),次女家第多才多藝,能書善畫,嫁給江南費樹蔚之子費鞏為妻。 參考文獻 引用 三聯生活周刊:袁世凱之子袁克定的殘燭之年. [2009-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6). 來源 三聯生活周刊:張伯駒之女張傳彩關於袁克定晚年的回憶 袁世凱曾孫憶家史(Google Cache) 袁家賓:[永久失效連結] 我的大伯父袁克定[永久失效連結] 分類:1878年出生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中華民國總統兒子袁世凱家族項城人 “千年等一回”的立憲:很快被謀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2 16:06:11 然陶不過一侍衛,所知囿於所見。據當時第三鎮參謀楊雨辰回憶,兵變前,袁克定曾召集姜桂題、曹錕、楊士琦等人談話,要他們將南方代表“嚇回去”。所以,楊說這場兵變是“袁氏父子早在數日前就蓄謀製造的亂局。”大概北洋軍人早已習慣了將袁克定所為都冠以“袁氏父子”的名義。 袁的女兒袁靜雪在《我的父親袁世凱》中透露說:“兵變的借口是反對我父親離開北京。事後聽說這次兵變的把戲,是我大哥串通第三鎮統制曹錕搞起來的。我父親事先並不知道。”還有袁孫袁家賓在《我的大伯父袁克定》一文中,也提到兵變是大伯父串通了曹錕幹的,祖父並不知情。 可僅僅為了定都北京,有必要如此大動干戈?據張國淦《北洋述聞》“袁世凱製造北京兵變”說,從表面看,袁克定發動兵變是要“威嚇專使”,私下他另有打算,這打算,張國淦聽徐世昌說過,袁克定覺得南方黨人不好對付,就慫恿第三鎮到清宮裡去把宣統趕走,再把袁氏擁到宮裡去做皇帝,此舉未成,是因為守衛宮門的是馮國璋率領的禁衛軍,馮曾以身家性命擔保兩宮安全及尊號不廢,第三鎮兵變,馮事先不知,所以,亂兵一到了東華門就被禁衛軍阻止,奪宮計劃未成,便轉而搶掠。 城內姜桂題之毅軍,見第三鎮飽掠而 去,遂亦縱兵掠西城,津、保駐軍繼之,亂兵四起,皆欲發橫財矣。然軍人發財,社會遭災,我們讀焦靜宜《遷都之爭與京保津兵變》一文,便可知京保津三地商民損失之大概。 孫、袁兩家,就這樣博弈著,開辦了共和國,或以憲兵挾持議員,有辱國體,或以兵變,發國難財。對憲法缺少必要的敬畏,對國體缺少起碼的忠誠,動不動就以兵法亂國法,這病根,民國之初就有。 孫拉袁氏入黨未成 袁氏不能南下,孫、黃二人只好北上,來與袁氏政治協商。 孫、袁協商,終於有了成果,成果就是那幾條協定內政大綱: 第一條,立國取統一制度。沒提以民主立國,沒言五權憲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大 中 小】 【打 印】 相關新聞: 高琛:兩岸的焦慮來自於未知和不安 (2015-11-01 00:14:49) 王少普答中評:日本加強對台灣滲透 應警惕 (2015-10-29 00:14:25) 兩岸學者理性交鋒:2016台海局勢前瞻 (2015-10-28 16:40:48) 楊開煌答中評:洪秀柱需權衡輕重 有所進退 (2015-10-28 01:15:35) 邵育群: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2015-10-28 00:35:10) 陳一新:國民黨換將讓美日重新審視蔡英文 (2015-10-27 00:26:33) 柯玉枝:明年大選趨勢對兩岸關係的可能影響 (2015-10-27 00:20:55) 范世平:蔡英文的轉變凸顯國民黨的僵化 (2015-10-27 00:17:51) 胡凌煒:民進黨配合美國亞太戰略有風險 (2015-10-27 00:14:22) 嚴安林:蔡英文兩岸政策本質上沒有調整 (2015-10-26 00:28:17)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 本網内容授權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