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聲(1878—1960),安徽壽縣人,經吳暘谷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袁家聲在壽縣舉義。壽州光復後,成立淮上革命軍,袁家聲為副總司令,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袁家聲為中國同盟會淮上支部長。1913 年夏,張匯滔由上海返回安徽,組軍討伐袁世凱,袁家聲任前敵指揮兼第二支隊支隊長。1922年,袁家聲在安慶參加廢督裁兵運動,創辦《新建設報》,宣傳馬克思主義。1926年,為回響北伐,策應北伐軍,袁家聲率部,經河北、山西、河南,到達湖北羅田,部隊奉命擴編為第三十三軍第一師,袁家聲任師長,參加北伐戰爭。1933年春,輾轉至安慶,心灰意冷,信奉佛教,打坐念經數年。1960年8月18日,因病在合肥去世。 基本信息 中文名:袁家聲 出生日期:1878年 性別:男 國籍:中國 去世日期:1960年 人物生平 袁家聲(1878—1960),安徽壽縣人。11歲入鄉塾館,讀書4年,光緒三十年(1904 年),在鄉間設塾館教書,曾考中秀才。因清廷腐敗,外侮頻至,常與同鄉柏文蔚、張匯滔等談論時事,閱讀新書,並與李蘭齋、常藩侯等創辦芍西學堂兩年多。光緒三十四年,前往蕪湖考入徽州師範學校,未久,投筆從戎,與常恆芳等結伴,到安慶考入安徽炮兵弁目學校。同年,經吳暘谷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有人向督練公所總辦宋芳賓告密,說袁家聲與吳暘谷等“謀為不軌”,袁家聲和吳暘谷等受到“即日驅逐出境,不準逗留”的處分。袁家聲受逐後,回到壽縣芍西避難。宣統元年(1909 年),經常藩侯介紹,到懷遠縣樂群學校任管理兼教員,宣統三年初返回芍西。 主要成就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袁家聲潛入壽縣城,農曆九月十五日在壽縣舉義。壽州光復後,成立淮上革命軍,王慶雲被推為總司令,袁家聲、張匯滔、張綸為副總司令,袁家聲兼任第一路軍統領。淮上軍經擴充改編後,分3 路向皖北進軍。袁家聲率楊穗九、岳相如等沿淮而下。 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袁家聲為中國同盟會淮上支部長,支部設懷遠。袁家聲部被改編為第一軍第四師第七旅,袁家聲任旅長。1月11日,孫中山下令北伐,柏文蔚率第一軍由浦口沿津浦路向北攻擊,打得張勛由宿州退到徐州,袁家聲也打到徐州。因南北議和,北伐軍撤回,袁家聲率第七旅回懷遠駐防。12 月,革命軍進行整編,袁家聲離開軍隊,赴安慶擔任國民黨安徽省支部總務股股長,並被推選為皖民公會會長。在安慶,袁家聲創辦了《民極報》,後與《安徽船》報合併,改名《均報》,任總經理。 1913年夏,張匯滔由上海返回安徽,組軍討伐袁世凱,袁家聲任前敵指揮兼第二支隊支隊長。討袁世凱戰爭失敗,袁家聲流亡日本。1917年返回上海,與陳獨秀、冷御秋、鈕永建等組織“江皖同志會”。1918年春,回壽縣、鳳台一帶,集數縣武裝,組織“淮上人民討倪自治軍”,與常恆芳等34人,發出討倪嗣沖通電。黎元洪上台後,袁家聲隨柏文蔚去北京,曾參加“五四”運動。1922年,袁家聲在安慶參加廢督裁兵運動,創辦《新建設報》,宣傳馬克思主義。1924年,袁家聲至皖北創立“淮上討馬自治軍”,任總司令,反對曹錕爪牙、安徽督軍馬聯甲。後不為安徽第五旅所容,率軍走河南,部隊由河南督辦胡景翼改編為國民軍第二軍第十五混成旅,袁任旅長。國民軍第二軍軍事失利,經靳雲鶚安排,袁家聲部開至京漢路北段及長城內外一帶。1926年,為回響北伐,策應北伐軍,袁家聲率部,經河北、山西、河南,到達湖北羅田,部隊奉命擴編為第三十三軍第一師,袁家聲任師長,參加了北伐戰爭的諸多戰役。1928年在山東滕縣,蔣介石以“編遣”為名,將第三十三軍遣撤,袁家聲的第一師被縮編為新三旅。1929年春,新三旅移駐無錫,負責警戒滬寧路南京至蘇州一段。同年秋,調往揚州,蔣介石派韓德勤接旅長職,委任袁家聲一個空頭的國民政府中將參議,袁家聲終未到職,避居上海。 1930年春,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反蔣。馮玉祥委任袁家聲為第二十七軍軍長,未及正式參加作戰,討蔣軍即告失敗,袁家聲逃至壽縣家鄉隱避兩年。1933年春,輾轉至安慶,心灰意冷,信奉佛教,打坐念經數年。 解放後,袁家聲在1952 年移居合肥。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對袁家聲的生活給予安排和照顧,後又介紹袁家聲擔任省文史館館員,省佛教學會會長。袁家聲對佛學頗有研究。1957年,申請加入民革。 1960 年8月18日,袁家聲因病在合肥去世。 相關詞條 家聲 家聲,漢語辭彙。 拼音:jiā shēng 釋義:家庭的名聲 另:人名 詞語 拼音 注音 出處與詳解 人物名稱 林家聲 林家聲(1933年1月20日-2015年8月4日) 林家聲,原名林曼純,廣東東莞人,1933年1月20日出生於香港,是香港名伶、著名粵語片演員,先後參與... 人物經歷 主要作品 個人生活 獲獎記錄 袁[姓氏] 袁姓,是中華民族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媯姓,其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0.54%。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袁姓 袁姓,是中華民族的大族之一,袁,讀音作yuán。其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0.54%。袁姓南遷始於唐代以前,至宋時... 基本介紹 起源 得姓始祖 分布和遷移 名人 節寰袁公墓志銘 明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 ,明大司馬袁可立(1562--1633),字禮卿,號節寰,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中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文物簡介 有關歷史 原文 譯文 袁榮[明朝官員] 袁榮,元末明初人,睢陽尚書袁氏(袁可立)之始遷祖,安徽鳳陽府潁州(今阜陽市)人。元末為陝西行樞密院知院,明洪武二年(1369)隨明太祖征伐至睢,積有戰功... 基本信息 歷史資料 袁綬 約活動於清道光(1821~1850)前後。清代女詩人。字紫卿,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孫女,河內知縣袁通女,江寧諸生南平知縣吳國俊室,懷安知縣師郊、道... 清代詩人 清代畫家 袁了凡的母親 簡介 袁了凡,《了凡四訓》的作者,對佛門、世間做出了很大貢獻,而他的成功離不開其母的教育。本書《袁了凡的母親 》以故事的形式,敘述李氏的教子之道,並錄入... 人物簡介 目 錄 人的真義 王洲村[江西省豐城市袁渡鎮王洲村王家洲王家洲村] 王洲村(王家洲)隸屬於江西省 豐城市 袁渡鎮,王洲(王家洲)是豐城市最東邊的一個小村[街] ,座落在撫河中游西岸,是三府[撫州,宜春,南昌]四縣[臨川,... 歷史沿革 歷史人物 王洲建築 王家洲古文 相關搜尋 麥可·傑克遜袁家聲劉亦菲林熙蕾姚明麥可·喬丹李宇春馮鞏雷華鋒曹煒
Cantonese Patriot的第一次反恐戰爭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Follow Feb 9 · 8 min read 1924年8月9日,孙文、蒋介石扣押广州商团军械。 “广州商团是粤商维持公安会(前身为一九零七年冬成立的粤商自治会)为维持地方公安而倡办的。清末至民初,官兵为暴于民,盗匪出没城乡,白昼抢劫。殷商巨贾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遂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商团,购枪自卫。最初参加的,只有四十人。龙济光踞粤时,济军与劫匪伙同作恶,时入民家搜查,乘机抢劫财物,还经常调戏妇女。商团以警察不敢干涉,乃穿制服荷枪出巡。一般商人们既信不过警察,也信不过防军,认为商团确能收自卫之效,参加者越来越多。在桂系军阀统治广东时期,除设在西瓜园的商团总部外,老城、新城、东南关、西关、河南都设有分团,而以西关方面为多。至一九二一年,商团军已发展到四百多人。 加入商团的商店,要出资购置枪枝、子弹、服装,并派出人员参加商团军。每一个商团军成员都另有一个人充当后备。成员都是资本家、老板或少老板、司理、掌柜之类,后来也有出钱雇人代替的。商团除了操练外,还要维持市面秩序。各分团规定分段出巡,每队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有时捉到小偷、劫匪,就送到公安局去处理。商团和劫匪直接驳火,打起来的时候也有。一九二一年以后,广州商团与佛山、顺德、九江、乐从以至江门各地商团组织联团,联团间架了专线电话,还互相派队巡逻,乡与乡间,设有擂鼓,互通声气,俨然成地方武装的性质。由于当时军队频频调防,调防以后的真空期间,商团是起了维持地方治安作用的。” “陈(廉伯)在粤商维持公安会成立时(一九一二),担任理财课主任。此后七八年间,他利用汇丰买办身份,勾结军阀、官僚、殷商、士绅,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增值财富。其手法有:(一)为殷商们在汇丰开特别账户,办信用抵押贷款、减费汇兑、高息存款等,为汇丰多赚放款利息和吸收大量存款。他既为主子效了忠,自己也趁机捞一大把,而殷商们通过陈的帮助得到周转(实际是趸积居奇)的资金,便对陈推崇备至。(二)趁清末民初政局频频变动、官僚渴欲得到外国庇护以保存其财产的机会,由汇丰代管官僚产业契据,并存入其金砖、外币。汇丰赚了钱,进一步操纵了清国官场,官僚们得到护符,感激陈之德,陈遂开拓了和官场勾结的道路。(三)和统治广东的军阀相勾结,与龙济光、萨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