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立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余立奎 出生 1889年 大清安徽肥東 逝世 1967年12月0日(78歲) 安徽 國籍 中華民國 職業 斧頭幫 活躍時期 20世紀 政黨 斧頭幫 余立奎(1889年-1967年),安徽肥東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1910年,畢業於安徽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先後參加了辛亥革命和討袁戰爭。1921年,參與組織王亞樵的斧頭幫、鐵血鋤奸團,組織刺殺刺殺宋子文、汪精衛、白川義則等案,指揮上海虹口公園爆炸案。1924年,任建國湘軍獨立旅旅長,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役。北伐戰爭期間,擔任國民革命軍48軍第1師師長。1921年,因參與反蔣介石,後被俘關押於陸軍監獄[1]。1931年出獄後,參加廣州獨立戰爭,任17軍軍長。1932年,組建淞滬抗日義勇軍,後改為救國決死軍,其擔任司令,負責前方指揮。後改為19路軍補充團,任團長[2]。 1933年,參加福建反蔣活動。1935年,因參加行刺汪精衛案,在香港被捕[3]。1936年,被引渡至南京後,被南京國民政府判處死刑,1948年釋放。1950年,任南京救濟分會監委會副主任,並由李濟深先生介紹,擔任民革南京分部常務委員。1951年回安徽,歷任皖北行署委員、安徽省人名政府委員,省政協第一、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2]。 參考 民國暗殺大王王亞樵和戴笠的生死恩怨. 環球網. [201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3月12日). 余立奎. 辛亥網. [2013-07-17].[永久失效連結] 殺手王亞樵令蔣介石戴笠膽寒 建斧頭隊. 中國新聞網. [2013-07-17]. 余立奎 编辑 余立奎(1889—1967),1889年出生于安徽肥东,1910年毕业于安徽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 人物关系 纠错 战友 华克之 中文名余立奎国 籍中国民 族汉出生日期1889年逝世日期1967年毕业院校安徽陆军讲武堂职 业军人主要成就组织“安徽劳工敢死队”出生地安徽肥东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事迹 ▪ 刺杀宋子文未遂 ▪ 刺汪精卫经过 人物生平编辑 1921年,爱国义士王亚樵组织“安徽劳工敢死队”,又称“斧头党”、“斧头帮”,1929年王亚樵在上海开展反霸除奸活动,组织“安徽籍劳工总会”,后改组为“铁血锄奸团”,余立奎为“斧头帮”及后来的“铁血锄奸团”骨干成员,并参与了该爱国组织策划的“ 刺杀宋子文案”、“刺杀汪精卫案”、“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被炸案”、炸死炸伤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等多名日本高级侵华军政要人的“上海虹口公园爆炸案”等多次行动。 1924年,任建国湘军独立旅旅长,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北伐战争期间,担任国民革命军48军第1师师长。 1929年,余立奎赴常州率旧部第四独立旅旅彭建国部参与由王亚樵、王乐平组织的“民国18年三路军讨蒋”行动,沿京沪线直捣南京。后由于叛徒留日归国学生赵铁桥叛变告密致行动失败,余立奎战败被俘与三路军中的首将方振武同关押于陆军监狱。1931年出狱后,参加广州独立,进行反蒋活动,任17军军长。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王亚樵于桃园里44号召集部众分头组织工人、学生、市民参加决死队,宣布成立淞沪抗日义勇军,时值蒋介石筹划与日本签订停战协定,悉王亚樵任义勇军司令极为震怒,令蔡廷锴、蒋光鼐撤除王亚樵义勇军司令,解散义勇军。蔡、蒋两军长与亚樵面商,将义勇军改为救国决死军,由余立奎任司令,负责前方指挥,王亚樵退居幕后主持后方。“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决死军改为19路军补充团,余立奎任团长。 1933年冬参加福建人民政府反蒋活动,任副官长。1935年由于参加行刺汪精卫的案件在香港被捕,1936年被引渡至南京后,被国民党政府判处死刑,遭到长期监禁至1948年释放。 1950年任南京救济分会监委会副主任,并由李济深先生介绍任民革南京分部常务委员。1951年余立奎先生回安徽后,历任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第一、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1967年逝世,享年78岁。 余立奎先生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毕生倾心于爱国活动。 主要事迹编辑 刺杀宋子文未遂 1931年,在蒋介石,宋子文的排挤下,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下台。孙科异常气愤,遂派其亲信马超俊面晤王亚樵,请刺宋子文以泄愤,并允给巨资以作各种布置费用。王即在京沪两处各设一个刺宋小组:派南京者为华克之、张玉华、成城、张慧中等,均住仙鹤街我的家中。他们不断与财政部的某职员联系,侦察宋子文的行踪,但无法下手。派在上海的是刘刚、李恺、谢文达、孙凤鸣、肖佩伟等八人。除各发手枪一支和子弹外,我又由虹口日本浪人手里买来破坏力很大的炸*弹一枚,发给他们,以便拒捕之用。后来,他们认为炸弹较少,又买了用洋铁桶筒装药,威力很小的炸弹两颗备用。1931年7月23日下午,华克之、成城等侦悉宋子文当晚赴沪与财团商洽借款事宜。王亚樵急嘱刘刚等八人立即出动到北火车站等候下手,又派十余人把守站外各处,作接应和拒捕之用。24日上午8时许,宋乖专列到站,由随员卫士等簇拥下车。宋的机要秘书唐腴庐走在前边,因身材与宋相似,成城、刘刚、李恺、孙凤鸣等便一拥而上,集中对唐射击,唐中弹多发,当即倒地,做了宋子文的替死鬼。这时刘刚等认为目的已达到,掷下两颗劣制炸弹,一时黄烟笼罩,刺宋八人混在乱窜的乖客中逃走了。 刺宋案发生后,各地风声很紧。王亚樵避居广东友人翁旭初家中的三楼上,闭门不出,下手刺宋者亦各自暂避。刺宋虽没成,但孙科仍赠王亚樵一笔巨款,确数不祥,只知王亚樵事后发给参加者每人一千元。 蒋介石在南京得悉宋在上海遇刺未中后,大为震怒,急令戴笠侦破。因此,王亚樵、华克之、孙凤鸣、张玉华、刘刚、李恺及所有参加刺宋案的人先后化装改名,设法离沪避往香港作寓公,我亦改名李自安,化装到福州,在福建绥靖公署主任蒋光鼐处暂避。不久,蒋介石来电,请蒋光鼐交我归案,我又转往香港。 刺汪精卫经过 1932年我与王亚樵及全体避难香港旧友先后返回上海。但因蒋对王亚樵一党、及“学生”侦缉毫不松懈,必欲捕而杀之,不久王亚樵和其左右重要人物又一次避居香港。1935年春,华克之,孙凤鸣两人亦来港。大家会面后,即开始计议今后如何继续行动。王亚樵提出,今后必须继续暗杀蒋贼,请大家共同讨论一个如何接近蒋,以便有机会下手的办法。当时华克之建议说,最好设法在南京设一个通讯社,取得记者的身份,就能接近蒋的身边,有下手的机会。大家一致鼓掌表示同意,当即决定设立晨光通讯社,公推华克之为社长,张四明、贺坡光、孙鸣凤等三人为记者,其它人员由华负责慎重考察录用。不久,华、张、贺、孙四人就离港前往南京,托友人在城南大夫第租一所房屋为社祉。经申请行政院,南京市政府批准,通讯社于5月间成立,开始发稿。 该通讯社的经费,经我前往广州西南政务委员会,面晤肖佛成、黄季陆、邹鲁等,又征得胡汉民的同意,得到每月毫洋三千的补助。这项补助只领了九个月,以后停发。 晨光通讯社发稿后,孙凤鸣、张四明、贺坡光等均以记者的身份前往中央各院、部会内采访新闻。不久,获悉国民党中央党部11月1日召开六中全会,他们就秘密议决:在参加开幕大会时下手,以蒋介石为第一目标,汪精卫为第二目标,由枪法最好的孙凤鸣下手。孙在香港时即对王亚樵说,数年来反蒋活动都失败,深感惭愧,此次前往南京,抱必死之心完成任务。因此在秘密会议上,他就自告奋勇,由他一人在参加大会时下手。同时,孙将爱人崔玉瑶和儿子先送香港,交王亚樵照顾。孙在信中说:这次闯入中央党部,不论结果如何,绝无生还之望,已预作准备,以免个人受非刑拷打,亦免大家受牵连。 孙凤鸣10月28日就向行政院登记领取大会出入证,但直至31日尚没领到。到了11月1日清晨,孙情急万分,再往催领,才由一个秘书发给一张出入证。孙即返社中,取出六轮手枪,装上子弹,又将事先购卖的鸦片大泡子九粒(长寸余,共重约一两)放于口中嚼碎,用开水送入腹中。他对华、贺、张说:我下手照计划以蒋为首,汪为次。如果两贼均不在,则搞一个大骚动,大声宣布蒋汪两人祸国殃民的种种罪状后,开枪自杀。孙走后,社中人员即照事前计划,将所有书信文件全部焚毁,通知家具店,将租来的家具搬回;留下一封信:外写留给来人们,内写“发给出入证的行政院秘书与我们素无关系,请不要冤枉他”。晨8时以后,全社人员从容避走。 孙凤鸣闯进中央党部大门,此时大院中正在布置全体合影座位。不一会,中央军政大员纷纷入场落座,汪精卫端坐前排正中,蒋介石不在座,孙鸣凤就在上前摄影时,抽出手枪对汪射击。第一枪正中头部,汪即倒地,第二枪射中背部,子弹连同背带铜扣,卡在汪的骨中,第三枪射中臂膀。这时张继跑到孙后,双手紧抱孙的腰际,张学良又令卫士向孙开枪,射中腿部,当场将孙拿获。孙凤鸣当晚因鸦片中毒而死,没留下任何口供。 这次谋刺行动,本来是异常严密,不易找出线索的。后来所以竟被发现内幕真相,致使很多人被株连的原因是:在刺汪案的前两个月,有个无锡人,前南京钟英中学校长李怀成,浙江人项仲霖,都是王亚樵旧友,且与华克之、张四明相识,到了南京,曾投晨光通讯社暂住。李、项不知办社内幕,面询华说:你们办通讯社,行政院是否给津贴?华答:我们不要。李又说:办通讯社没有津贴怎能长期维持呢?行政院我有熟人,我去替你们联系要求一下。华淡淡地说,最好请你们不要去。但李、项为了帮忙,仍去行政院代为要求,未准。因此在无形中露了马脚。在大批特务无法找到线索时,行政院说李、项曾为晨光通讯社代请津贴。特务即将二人逮捕(在刺汪案发生时,华曾通知二人立即离开南京,但二人认为自已的确与此案无关,迟迟未行)。李、项在酷刑下,供出了晨光通讯社全部职工的名单及籍贯。 这时华克之,张四明已避往上海,贺坡光避丹阳家中,特务们首先追至贺家,因贺转往它处而扑空,便将贺的老母逮捕。查悉贺的长兄在镇江开店,特务们又转往镇江逮捕了贺的兄嫂,封闭店铺。贺坡光闻讯,毅然到南京投案。严刑之下,除供出此案为王亚樵主使外,还供出行刺计划原为蒋是第一目标,汪是第二目标的细节。蒋介石勃然大怒,严令戴笠不独对王亚樵和我及在名单者务获严办,即是王亚樵的亲友,学生都要一律逮捕。因此京沪各地特务满天飞,四出疯狂捕人,许多无辜者都被捕,在严刑拷打下,定了莫须有的罪名。 不久,我也在香港被捕。王亚樵从香港逃往梧州,特务们跟踪而至,在那里把他刺杀了。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1) 余立奎的概述图(1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111613次 编辑次数:130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仙允浪客(2020-09-03) 突出贡献榜 gfang007创建版本 1 人物生平 2 主要事迹 2.1 刺杀宋子文未遂 2.2 刺汪精卫经过 他是斧头帮“四大金刚”之一,因刺杀老蒋,坐了15年牢 2019-07-15 由 历史客栈 發表于历史 民国时期,王亚樵的斧头帮有“四大金刚”,分别是郑抱真、华克之、余亚农、余立奎,历史客栈介绍过前面三位了,今天再来介绍最后一位:余立奎。 余立奎1889年生于安徽肥东,早年毕业于安徽陆军讲武堂,后来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在讨伐袁世凯的战斗中还受过重伤。 1924年,余立奎任湘军旅长,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得此消息后,病重的孙中山还专门给他拍去了嘉奖令。 后来,余立奎又率部参加北伐,任48军第1师师长,在战斗中受了伤,辗转来到上海,一边养伤,一边继续从事革命斗争。 就是在上海期间,余立奎加入了王亚樵的铁血锄奸团,开始在上海开展反霸除奸活动,主要负责锄奸队员的军事管理与军事训练,确保任务有效完成。 因为余立奎能力非常突出,再加上他是王亚樵的安徽老乡,迅速成为王亚樵倚重的骨干,先后参与过刺杀汪精卫、刺杀宋子文、炸死日军大将白川义则等活动,一时成为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余立奎是一位坚定从事反蒋活动的人物,也正是因此,他先后两次坐牢,时间长达15年之久。 第一次坐牢,是在1929年,余立奎离开上海赴常州,联系上了自己的旧部一部分官兵,拉起了一支队伍参与“三路军讨蒋”行动,直逼南京。但由于此次活动被叛徒告密,再加上力量薄弱,准备不充分,导致行动失败,余立奎也兵败被俘,关押在了南京陆军监狱,整整坐了3年牢。 出狱后,余立奎受孙科之邀,只身赴广东,参加讨蒋活动。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王亚樵在上海组织了淞沪抗日义勇军,自任司令。可此时,蒋介石正与日本人秘密签定停战协定,强令蔡廷锴、蒋光鼐解除抗日义勇军,蔡廷锴、蒋光鼐深感这支队伍的重要性,便悄悄地采取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将抗日义勇军改名为救国决死军,并推举余立奎当司令,这才勉强过关。 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这件事,勃然大怒,派人去抓余立奎。幸好这一次有人通风报信,余立奎得以提前逃走,要不然,很可能再坐一次牢。 第二次坐牢,是在1935年。这一年,余立奎参与王亚樵精心准备的刺蒋行动。然而,这一次阴差阳错,没有刺杀成蒋介石,却将汪精卫打伤,最后,余立奎在香港被捕。 被捕后,国民党为了找到王亚樵,对余立奎威逼利诱,但余立奎始终不开口,坚称自己不知道谁叫王亚樵,也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特务没办法,只好将他引渡到南京,判处死刑。 后来,国民党内几个朋友多方奔走打点,最后改判为无期徒刑,长期关押,直到1948年才被释放出狱。这一次,余立奎整整坐了12年牢。 余立奎出狱后,新中国成立在即,在好友李济深的介绍下,余立奎回到安徽工作,担任过安徽省政府委员。 有意思的是,当年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中,建国后有三个都在安徽做官,余亚农是安徽省副省长,余立奎是安徽省政府委员,郑抱真则是安徽合肥市长,三人继续并肩作战。 1967年,余立奎因病逝世,享年78岁。 历史客栈作者:荒沙 余婉君 编辑 讨论1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余婉君,铁血锄奸团成员余立奎的小妾。1935年11月1日,王亚樵策划刺杀汪精卫,事发后逃往广西梧州,军统特务戴笠旋即以绑票的方式将王亚樵的部下余立奎从香港抓到南京,关进了监狱,余立奎誓不叛变。戴笠等人找到余立奎的小妾余婉君,以重金收买。 中文名余婉君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逝世日期1936年10月20日性 别女 1936年10月间,余婉君突然由香港来到梧州,对王亚樵说,他们在香港生活困难要求来梧州居住。余婉君此时已为戴笠所收买,为重利诱惑而出卖了王亚樵。她到梧州后,即同军统特务郑介民等人联系。10月20日,她说有事请王亚樵去她家商谈,这时十几个特务已埋伏在余婉君的屋中。王亚樵一进门,特务立即向他撒了一把石灰,王亚樵双眼被迷,但仍坚持同特务搏斗。最终,王亚樵身中五枪,被刺三刀,当场死亡。特务又残忍的用刀将王亚樵的脸皮剥去。在撤退途中,为了灭口,又将余婉君杀死。 [1] 参考资料 1. 梧州,一代枭雄的人生终点 .劝学网[引用日期2013-08-14]
Cantonese Patriot的第一次反恐戰爭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Follow Feb 9 · 8 min read 1924年8月9日,孙文、蒋介石扣押广州商团军械。 “广州商团是粤商维持公安会(前身为一九零七年冬成立的粤商自治会)为维持地方公安而倡办的。清末至民初,官兵为暴于民,盗匪出没城乡,白昼抢劫。殷商巨贾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遂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商团,购枪自卫。最初参加的,只有四十人。龙济光踞粤时,济军与劫匪伙同作恶,时入民家搜查,乘机抢劫财物,还经常调戏妇女。商团以警察不敢干涉,乃穿制服荷枪出巡。一般商人们既信不过警察,也信不过防军,认为商团确能收自卫之效,参加者越来越多。在桂系军阀统治广东时期,除设在西瓜园的商团总部外,老城、新城、东南关、西关、河南都设有分团,而以西关方面为多。至一九二一年,商团军已发展到四百多人。 加入商团的商店,要出资购置枪枝、子弹、服装,并派出人员参加商团军。每一个商团军成员都另有一个人充当后备。成员都是资本家、老板或少老板、司理、掌柜之类,后来也有出钱雇人代替的。商团除了操练外,还要维持市面秩序。各分团规定分段出巡,每队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有时捉到小偷、劫匪,就送到公安局去处理。商团和劫匪直接驳火,打起来的时候也有。一九二一年以后,广州商团与佛山、顺德、九江、乐从以至江门各地商团组织联团,联团间架了专线电话,还互相派队巡逻,乡与乡间,设有擂鼓,互通声气,俨然成地方武装的性质。由于当时军队频频调防,调防以后的真空期间,商团是起了维持地方治安作用的。” “陈(廉伯)在粤商维持公安会成立时(一九一二),担任理财课主任。此后七八年间,他利用汇丰买办身份,勾结军阀、官僚、殷商、士绅,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增值财富。其手法有:(一)为殷商们在汇丰开特别账户,办信用抵押贷款、减费汇兑、高息存款等,为汇丰多赚放款利息和吸收大量存款。他既为主子效了忠,自己也趁机捞一大把,而殷商们通过陈的帮助得到周转(实际是趸积居奇)的资金,便对陈推崇备至。(二)趁清末民初政局频频变动、官僚渴欲得到外国庇护以保存其财产的机会,由汇丰代管官僚产业契据,并存入其金砖、外币。汇丰赚了钱,进一步操纵了清国官场,官僚们得到护符,感激陈之德,陈遂开拓了和官场勾结的道路。(三)和统治广东的军阀相勾结,与龙济光、萨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