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炎(1902―1937),安徽合肥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和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生。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抗战。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生平经历 蔡炳炎(1902―1937),汉族,安徽合肥人。 1924年6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步科。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权发兵东征,讨伐陈炯明。时任军校教导二团二营六连连长,率部随右翼军出征,攻占淡水城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转战五华、兴宁、松口等地,参加了扫荡陈炯明残部的战斗。 1926年春,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八团八连连长。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隶属于何应钦率领的第一军,编入东路军序列,从广东潮州、汕头一带出发,向盘踞福建的孙传芳军阀集团的周荫人部进攻。福建克复后,随部进入浙江,旋即转向江苏,参加会攻南京。 1928年初,改任第一军三师八团团长。同年秋,奉命调任第二师五旅十团团长。1929年,又调往第四十五师二六八团任少将团长兼徐州警备司令。 牺牲 1937年8月24日,蔡炳炎奉命率部抵达罗店设防。入夜,部署初定,阵前即发现敌军。传令士兵不得妄动。待敌接近阵地约50米,乃一声令下,猛烈开火,继以刺刀冲杀,全歼来犯日军。25日晨,以一团兵力,向占据陆家宅的日军第十一师团出击,攻占其前沿阵地。后因日军援兵疯狂反扑,所部死伤惨重。中午12时,亲率一营兵力在陆家宅与日军反复冲杀。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986年,其灵柩迁葬于合肥市,安徽省暨合肥市党政领导与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黄埔军校同学会等共100余人参加了迁葬仪式。 主要事迹 1902年,蔡炳炎出生于合肥东郊胡浅村农民家庭。 1924年6月,蔡炳炎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步科。同年11月毕业,被分配到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组建的军校教导团1925年2月,蔡炳炎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二营六连连长,率部随右翼军东征,1926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八团八连连长。 1927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蔡炳炎在攻克永定、永泰等战斗中,因勇敢善战,晋升为第三师第八团副营长、营长,授中校军衔。同年,升任第九军教导大队上校主任。不久,调任国民党军总司令部补充第五团团长。 1928年,蔡炳炎改任第一军三师八团团长。同年秋,调任第二师五旅十团团长。 1929年,蔡炳炎任第四十五师二六八团少将团长兼徐州警备司令。 1932年,蔡炳炎调第一师参谋长兼开封警备司令,继调第十八军军部任参谋兼干部训练处副主任。同年,再调安徽省保安处任少将参谋长。 1933年,蔡炳炎升任安徽省保安处中将处长。 1935年,调中央陆军经理处任少将处长。 1936年,蔡炳炎调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任少将旅长。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蔡炳炎奉命率部5000人星夜驰援罗店一带守军。26日凌晨3时,督部向日军主力盘距的陆家宅冲击,英勇殉国。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革命烈士。 1986 年9 月,合肥市人民政府拨款3 万元,将蔡炳炎灵柩葬于合肥蜀山烈士陵园。 2004年9月7日,蔡炳炎将军铜像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落成。 人物评价 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合肥市人民政府重修烈士墓,以志纪念。蔡炳炎烈士墓志铭,蔡君炳炎(1902一1937),宇系宜,祖居合肥东郊,父母业农。君少聪颖,勤奋;好学,卓荦有成,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及陆军大学特别班一期。参加东征北伐,卓建功勋,历任排连营团长、师参谋长、徐州警备司令、中将保安处长、旅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凇沪抗战,君仨陆君第十八军二O一旅旅长。目睹日寇入侵,国势垂危,义愤填庸,请缨抗敌,率锐旅千常州星夜驰沪,参加罗店保卫战,初战告捷。该敌援骤增,众寡殊巨,君临危不惧,率余部冲向敌阵,饮弹殉国,时年三十六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安徽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追认君为革命烈士。翌年合肥市人民政府为君奠墓于蜀山烈士陵园。勒石为碑,铭曰:少怀壮志 才识超群 东征北伐 屡建功勋抗倭救国 喋血淞沪 江淮俊杰 黄埔精英蜀陵长眠 青史垂名·(海平撰)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Cantonese Patriot的第一次反恐戰爭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Follow Feb 9 · 8 min read 1924年8月9日,孙文、蒋介石扣押广州商团军械。 “广州商团是粤商维持公安会(前身为一九零七年冬成立的粤商自治会)为维持地方公安而倡办的。清末至民初,官兵为暴于民,盗匪出没城乡,白昼抢劫。殷商巨贾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遂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商团,购枪自卫。最初参加的,只有四十人。龙济光踞粤时,济军与劫匪伙同作恶,时入民家搜查,乘机抢劫财物,还经常调戏妇女。商团以警察不敢干涉,乃穿制服荷枪出巡。一般商人们既信不过警察,也信不过防军,认为商团确能收自卫之效,参加者越来越多。在桂系军阀统治广东时期,除设在西瓜园的商团总部外,老城、新城、东南关、西关、河南都设有分团,而以西关方面为多。至一九二一年,商团军已发展到四百多人。 加入商团的商店,要出资购置枪枝、子弹、服装,并派出人员参加商团军。每一个商团军成员都另有一个人充当后备。成员都是资本家、老板或少老板、司理、掌柜之类,后来也有出钱雇人代替的。商团除了操练外,还要维持市面秩序。各分团规定分段出巡,每队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有时捉到小偷、劫匪,就送到公安局去处理。商团和劫匪直接驳火,打起来的时候也有。一九二一年以后,广州商团与佛山、顺德、九江、乐从以至江门各地商团组织联团,联团间架了专线电话,还互相派队巡逻,乡与乡间,设有擂鼓,互通声气,俨然成地方武装的性质。由于当时军队频频调防,调防以后的真空期间,商团是起了维持地方治安作用的。” “陈(廉伯)在粤商维持公安会成立时(一九一二),担任理财课主任。此后七八年间,他利用汇丰买办身份,勾结军阀、官僚、殷商、士绅,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增值财富。其手法有:(一)为殷商们在汇丰开特别账户,办信用抵押贷款、减费汇兑、高息存款等,为汇丰多赚放款利息和吸收大量存款。他既为主子效了忠,自己也趁机捞一大把,而殷商们通过陈的帮助得到周转(实际是趸积居奇)的资金,便对陈推崇备至。(二)趁清末民初政局频频变动、官僚渴欲得到外国庇护以保存其财产的机会,由汇丰代管官僚产业契据,并存入其金砖、外币。汇丰赚了钱,进一步操纵了清国官场,官僚们得到护符,感激陈之德,陈遂开拓了和官场勾结的道路。(三)和统治广东的军阀相勾结,与龙济光、萨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