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羲 编辑 李经羲(1860—1925),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轩、宓生等称,晚号蜕叟。晚年在苏州筑宅,室名蜕庐。晚清末年至民国时期官僚,政治人物,太傅李鸿章之侄,光禄大夫李鹤章第三子。李经羲于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捐奖道员,1887年6月,任四川永宁道,后任湖南盐粮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升为广西巡抚,旋调云南巡抚。1902年12月署贵州巡抚。1904年5月,调任广西巡抚。1905年冬任安徽铁路矿务总理。1907年病免。1909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 辛亥革命时,被蔡锷礼送出境,与王芝祥、于右任等在北京组织国事维持会;于1913年12月被袁世凯任为政治会议议长、翌年5月改任参政院参政。十月任审计院院长。1915年10月袁世凯称帝时,封其与徐世昌、赵尔巽、张謇为“嵩山四友”。次年6月袁死后,避居天津。1917年夏,黎元洪与段祺瑞在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发生“府院之争”。5月黎元洪下令罢免段的国务总理后,李被黎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后因张勋复辟,李经羲就任不足一周即去职,后人把他称为“短命总理”。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年65岁。 中文名李经羲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安徽合肥出生日期1859年逝世日期1925年职 业云贵总督字虑生号仲仙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成就 3 轶事典故 人物生平编辑 在辛亥革命前的档案里,存有李经羲的不少史料。从中可以看到那时的李 李经羲 李经羲 [1] 经羲,在维护清廷统治方面,还是尽职尽责的。于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十七日,以广西巡抚名义发《为请施行夺获枪码奖罚章程事致军机处电》、十二月二十九日《奏近时筹办防剿事务片》、又上《奏黄钳瑶民合浔象各股久踞瑶山派兵防剿片》、又有三十一年二月初二日上《奏广西兵难遽议减撤督饬应资熟手折》、十二月十八日上《开缺广西巡抚李经羲奏广西地方大致敉平折》、以署贵州巡抚名义于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发《为仁怀袁清芬等仇教抗官事致军机处等电》、四月初七日《奏仁怀乱事剿平请奖出力人员折》,宣统二年三月初三日《云贵总督李经羲为威宁李老幺等竖旗起事致军机处电》、十月二十三日《云贵总督李经羲奏威宁会党袭攻昭通片》等十余件。另为参与筹备立宪时,曾于宣统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云贵总督李经羲奏云南第四届筹办宪政情形折》里列有八项:(1)为续办城镇乡地方自治;(2)为筹办厅州县地方自始;(3)为汇报人户总数;(4)为覆查岁出入总数;(5)为试办预算、决算;(6)为筹设省城及商埠各级审判厅;(7)为推广厅州县简易识字学塾;(8)为筹办厅州县巡警。大都是例行公事,少有自己的见解。 李经羲督云贵时,曾兼任云南讲武堂的总办。他曾对学员宣布,他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这个讲武堂由李根源任协办,由清廷出钱举办,却培养一批推翻清廷的军事将领。朱德早年家贫,来报考讲武堂时,因无川资,就迈开双脚,从四川一直走到了昆明。到讲武堂时报考时间已过,门卫不让进,朱德便与门卫大声分辩。适逢李经羲那天正在讲武堂巡视,闻其声派人前来查看。当知道此人是从四川步行到昆明来求学时,料其将来必有大作为,遂当场决定,破例录取。朱德后来多次跟人提起过此事。当云南起义,新军杀死布政使世增,占领了昆明城,推举蔡锷为都督的时候,适是在李经羲为云贵总督任上。革命军抓到他,劝其“反正”。他不从,说:“身为朝廷命官,岂能以下犯上?”嘴上这么说,其实他对清王朝的末日早已看得清楚了。他率幕僚登上昆明名胜大观楼吟诗赋词,劈头第一句就是“西山惨淡滇池碧,万象埋忧入酒杯”。革命党人蔡锷、李根源等,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革命活动,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有人提醒他:“讲武堂多革命党,虎大伤人。”他也置若罔闻。 蔡锷身处困难时,李经羲还资助他500块银元,并收过他的门生贴子,还将人家揭发蔡锷反朝廷的密信拿给他看,劝其小心谨慎从事。然而,一旦革命党真的要他选择何去何从时,他又念及朝廷对李家的世代恩典,宁死决不犯上。其时,蔡锷亦无奈。正当云南蒙自总兵与革命军对垒,负隅顽抗,革命党人命李经羲写一封亲笔信对其劝降,李不得已而照办了。蔡锷便以此说服部下,说李氏对革命尚有功劳,于是由参议会做出决定,护送李氏全家出境,乘滇越线火车离开云南,经过越南、香港,辗转到达上海。当时革命如火如荼,李经羲到达沪市火车站时,被革命者的军队强行剪去了辫子。 李经羲见到上海形势不稳,安全受到威胁。当清室禅政后,内外遗臣,群居青岛,如似避难的世外桃源。李氏也心动起来,步李经迈、张士珩等亲属的后尘,便到青岛建屋安居。当时,居青岛者的遗臣甚多,袁世凯急获此上品材料,多次派人到青岛招揽,封官许愿,金钱资助,应有尽有。像刘廷琛、于式枚、劳乃宣等人,不仅惓念前朝,心存清室,而且多方为复辟在奔走;并视袁氏为窃国大盗,称袁为王莽,或为曹操。另有徐世昌、赵尔巺、柯劭忞等人,尚能顺应潮流,奋勇当先,有招即应,入仕新朝。李经羲不甘落后,应招出任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还有袁世凯欲称帝时,封其为同徐世昌、赵尔巽等平级的“嵩山四友”之一,可谓恩惠有加。 陈灨一《李经羲轶事》云:“李仲宣先生(经羲),为文忠犹子。清官云贵总督,声誉甚蜚。迨民国,为政治会议主席,有功于造法。项城拟令督粤,以酬其劳。先生要求节制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军队,方允就任。项城曰:‘是不啻以一人兼为两广、云贵总督也。乌乎可!’议遂未决。未几,其子国筠裁缺入觐。项城雅重其才,俾以粤巡按。以为与其子,即所以酬报,且因以阻其野心。令下日,先生恚曰:‘吾为督、抚十余载,尚不若吾子之初出茅庐?项城眼光固如是耶!’项城称帝之际,先生进谒,正色曰:‘公以雄才大略见称于中外,今用甘冒大不韪之名,欲登九五之位。国家利害,人心从违,两不顾虑。设此而易为者,则先叔文忠公已先公作皇帝矣。惜公以数十年之声威,为宵小所弄,坠于一旦也。’项城色变,仅曰:‘兹事重大,终当决诸全国国民。’先生为‘嵩山四友’之一,尝对赵次珊曰:‘项城斯举,无异将吾人革职,永不叙用。’赵曰:‘公岂犹有作官之雄心耶?’先生语塞。”李经羲虽一度在青岛居住,但青岛并非其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在青岛的住宅仅是其进行政治活动、联络各派力量的一个驿站。而上海才是李经羲活动的基地。尽管他在袁世凯政府任职,但他并非袁氏的死党。1912年4月17日,中华进步党在上海广西路万改良会开选举职员会,公选李经羲为副主席。1913年5月4日,李经羲同岑春煊、伍廷芳等十人致电袁世凯,发表了对宋教仁案、借款、立宪等时局的主张,以示政见的不同。 1917年,李经羲接受总统黎元洪之邀,出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当时,正是张勋发起复辟清室的高潮。其堂弟兄李经方和李经迈给张勋上书支持复辟时,并附带讲:“再经方、经迈与仲轩手足至亲,闻其以一人之私阻挠大计,实所愧耻。其身败名裂不足惜,如天下公愤何!我公爱人以德,幸勿为先文忠(李鸿章谥)贻门户之玷。合并密陈。”以示划清界限。6月24日,李氏就职,并取得张勋的同意,于29日在把内阁班子拼凑齐全。可是,6月30日午夜,张勋入宫见溥仪,翌日清晨,龙旗飘现京城,即张勋复辟事起。此举,是李所末料到的。本来张勋也是应黎氏之邀,为调解府院之争,率三千辫子兵,同李经羲一起进京。乱发,黎元洪逃入荷兰使馆中,李经羲亦避居江朝宗私宅,于第三天以炭灰涂面,“载煤一车自为御者,于一鞭残照中赴津。”乘上火车直奔上海,真正尝到了“五日京兆”的滋味。再次来沪的李氏,已是心灰意冷,从此再无出山之意,只在看着小孙子玩,让孙子骑在自己的背上,嘴里念着:“爷爷给你做牛做马噢。”令人难以料到他的后代里,曾出了一名共产党的大人物——中国前任驻美国大使李道豫。 李经羲长于诗文,早岁才名颇着,晚年藉吟事自遣,可惜未有成集传世。仅见李子渊《合肥诗话》载:“先从伯祖仲仙公讳经羲,字宓生,号悔庵,晚构蜕庐于吴门,因属蜕叟,先伯曾祖季荃公次子,光绪已卯优贡,考取知县,历官云南贵州广西巡抚,宣统初晋云贵总督,以国事日亟,领袖二十一省疆臣奏请速开国会,组内阁,以乱机。未几而武昌事起,各省新军响应,滇亦继之,都督蔡锷素敬服公,又惮公得民心,以兵护公出险。袁世凯继任总统,迭电强公出山,勉一主政治会议。丁巳夏,黎元洪仰公德望,复强公总理国务,五辞而不得免。会张勋拥兵入京,猝举复辟,危逊帝,乃愤脱去。自是不闻世事,遁迹江海间,乙丑秋卒于沪寓,年六十七。公久任封圻,卓著声绩于滇,再莅筹边,尤具精心,当庚戌辛亥间英人侵我片马,外部意存退怯,公独坚持奋进,与强邻争疆界,交涉最力,至今滇人犹感不衰。生平长于公牍文字,下笔万言,诗才丰瞻,雅近东坡。 晚岁感事忧时,多以吟咏自谴,着有奏稿诗集若干卷,藏于家,谨录《庚戌孟秋偕僚友出城行水登大观楼感赋四首之一》云:‘梦断觚棱拥秃旄,哓音瘏口夜空号。玺书岂不忧勤切,井络徒为界画劳。九府泉流归海去,千衙笔退比山高。玉关未分生还想,三世虔刀敢自挠。’《五十三岁生日感怀四首之一》云:‘碧宵万里断飞鸢,细柳关前二月天。醇酒妇人公不死,黄金丹诀世无仙。淮南卧阁诚知罪,塞北弯弓只自怜。燕领虎头非骨相,青门荒却种瓜田。’《将去香港别陈君省三》云:‘霜雪横侵入鬓丝,岁寒心事白苹知。飘零淮帜挥刀晚,痛绝湘兰抱石迟。三岛吾将从舜水,五湖公亦老夷。重逢莫话兴亡事,万变沧桑未有期。’《次韵答刘逊甫》云:‘沙鸥对结水云居,尘外秋心味转腴。惊听雷声抽箨笋,误疑风力扫枝梧。羽亡一鹬资渔利,钵咒双龙笑佛愚。闲煞豆棚供夜话,不愁羁梦入歧涂。’” 李经羲 李经羲(3张) 李经羲晚年,侨居苏州,继移歇浦,闭门却扫,孑然神清。曾有《寄赵椒园》一律云:“海外重寻春梦婆,无端好事学东坡。散花飞雨谈禅误,咒笋成林惹笑多。万种伤心都是恨,一生造意总生魔。衰翁枯寂源吾分,流水纮声莫再讹。”当时心境可见。又有《病中自挽》二律:“坠地声中百事乖,毕生哀乐为谁来?惊心梦里钧天乐,转眼人间劫火灰。尘海翻身真不易,蓬山脱屣复何猜。维摩示疾无留恋,花雨缤纷入悟谗。”另“无端二坚日寻遮,魔力难降病转加。厄重方知身是叶,梦回谁见笔生花。残山随水陪逋客,明月清风识故家。石上精魂应不昧,归程接引有仙槎。”自注:“自乙丑仲夏痼疾增剧,迄于孟夏不消减退。百体皆困,一心了然,仿昔人事例,成生挽诗二首,屡劳逸公存问,录稿奉质,用答秋怀。”看来,李经羲的晚年生活并不称心如意。 主要成就编辑 1909年2月,李经羲升任云贵总督,此时距离清朝灭亡只有三年。在任上,李经羲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开办了云南讲武堂,并兼任讲武堂总办。他曾对学员们宣布,他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这个讲武堂由李根源任协办,由清廷出钱举办,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 [2] 轶事典故编辑 李经羲对朱德有知遇之恩。宋路霞的《李鸿章家族的上海轶事》中有这样一件事:朱德早年家贫 ,来报考讲武堂时,因无川资,就迈开双脚,从四川一直走到了昆明。到讲武堂时报考时间已过,门卫不让进,朱德便与门卫大声分辩。适逢李经羲那天正在讲武堂巡视,闻其声派人前来查看。当知道此人是从四川步行到昆明来求学时,料其将来必有大作为,于是当场决定,破例录取。朱德后来多次跟人提起过此事。 [2] 对蔡锷,李经羲不光是知遇之恩,可以说是特别对待了。当年蔡锷不得志时,是李经羲把他弄到广西,给了他良好的发展机会;他受广西革命党人排斥之际,又是李经羲把他召到了云南,并且顶住种种压力,请朝廷任命他做了协统。蔡锷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革命活动,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有人提醒他:“讲武堂多革命党,虎大伤人。”他也置若罔闻。蔡锷身处困境时,李经羲还资助他500块银元,并收过他的门生贴子,甚至将人家揭发蔡锷反朝廷的密信拿给他看,劝其谨慎从事。 [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4) 李经羲 李经羲(3)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勇哥读史 百家榜创作者,优质创作者 他是李鸿章侄子 在担任云贵总督时收留了一批革命党人 李经羲离开云南后,经过越南、香港,乘坐轮船、火车到达上海。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一到上海火车站,自己就被革命党人剪掉了辫子。 2019-01-2456 文史砖家 优质创作者 李鸿章的侄儿,对蔡锷与朱老总有知遇之恩,曾做过七天北洋总理 避居上海后,李经羲对政治彻底心灰意冷,再不肯出山,晚年时光都在哄弄孙子、吟咏遣怀中度过,异常的寂寥孤独。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在上海病逝,终年65岁。 2018-04-0247 参考资料1. 李经羲 .文化[引用日期2015-08-06] 2. 辛亥革命中的李经羲 .辛亥革命[引用日期2016-01-28] 他是李鸿章侄子 在担任云贵总督时收留了一批革命党人 原创|发布:2019-01-24 08:58:33 更新:2019-01-24 08:58:33阅读 10296赞 56 李经羲离开云南后,经过越南、香港,乘坐轮船、火车到达上海。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一到上海火车站,自己就被革命党人剪掉了辫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短短两个月内,全国就有包括湖北、湖南、广东等在内的15个省脱离清朝政府,宣告独立。清朝政府摇摇欲坠。 很快,辛亥革命的浪潮波及到云南。时任云贵总督李经羲将何去何从? 一 李经羲,字仲山,安徽合肥人,生于1860年。很多人不知道李经羲的名字,但一定听说过他伯父的名字——他伯父叫李鸿章。李鸿章有一个四弟,叫李鹤章。李经羲便是李鹤章的儿子。 作为李鸿章家族的后代,李经羲的官场之路显得比较顺畅。1879年,李经羲以优贡捐奖道员时,才19岁。此后,李经羲历任四川永宁道、湖南盐粮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广西巡抚、云南巡抚、贵州巡抚、广西巡抚、安徽铁路矿务总理等职。到1909年2月时,升任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是清朝九大总督之一,属于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李经羲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不过,那时候,全国革命风雨呼之欲来,云南虽地处西南边陲,依然暗流涌动。李经羲任职云贵总督,犹如身处火山口。不过,就算这样,李经羲在云贵总督任上,还是尽心尽力,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开办云南陆军讲武堂。 二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筹办工作,从1908年就开始了。然而,直到李经羲任职云贵总督后,这项工作才进入实质性阶段。李经羲亲自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总办(校长),并放话出来:“我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在李经羲的全力支持下,1909年9月26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创立并开学。 有意思的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由清廷拨款创办,却培养了一批推翻清廷的革命军将领。 当时,蔡锷、李根源等一批革命党人在讲武堂秘密活动。李经羲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有看见。云南提学使叶尔凯就曾经提醒李经羲:“讲武堂多革命党,虎大伤人。”李经羲依然不为所动。 三 事实上,就连蔡锷本人,都受到李经羲的提携之恩。 当年,蔡锷从日本留学归来,辗转于江西、广西等地。李经羲知道蔡锷是一个人才,将他聘请到云南陆军讲武堂任职总办。蔡锷经济困难时,李经羲慷慨解囊500银元,帮他度过难关。 李经羲甚至还收过蔡锷的门生帖子——李经羲当然知道成为一个革命党人的老师,意味着什么。 在李经羲的包容下,云南陆军讲武堂聘请了一大批留日学生任教,如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赵康时、沈汪度、唐继尧、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李伯庚、罗佩金等人。他们全都是同盟会成员。 四 1911年10月30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这一天,正是李经羲重用的蔡锷、李根源响应武昌起义,在云南昆明发动起义。 蔡锷在发动起义之际,一度动员李经羲加入革命军阵营,请他做云南都督。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李经羲拒绝了。他不愿意抛弃清廷,宁死决不犯上。 面对这种情况,蔡锷只好尊重李经羲的决定,礼送他和家人离开云南,并让他带走了4万银元私房钱。当李经羲作着轿子离开云南时,蔡锷跟着轿子步行,一直把李经羲送到车站。 在清廷维护者与革命党人斗得你死我活之际,这真是一幅难得的和谐场面。 李经羲离开云南后,经过越南、香港,乘坐轮船、火车到达上海。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一到上海火车站,自己就被革命党人剪掉了辫子。 一个时代,结束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讲武堂“中国第一军校”》《辛亥革命中的李经羲》等】 李鸿章的侄儿,对蔡锷与朱老总有知遇之恩,曾做过七天北洋总理 原创|发布:2018-04-02 18:34:36 更新:2018-04-02 18:34:36阅读 8652赞 47 避居上海后,李经羲对政治彻底心灰意冷,再不肯出山,晚年时光都在哄弄孙子、吟咏遣怀中度过,异常的寂寥孤独。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在上海病逝,终年65岁。 文/格瓦拉同志 北洋政府统治15年间,竟然出现过25位、31届国务总理,每届任期连半年都不到,其中任期最短者非李经羲莫属,在职仅有7天而已。那么,这位“七天总理”是怎样的来历?他为何在职时间如此之短?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儿,凭借着伯父的声望和提携,在政坛上混得如鱼得水。李经羲19岁时以优贡捐道员,此后在四川、湖南、福建、云南等地任职,到41岁的时候已出任广西巡抚。接下来,李经羲又历任云南巡抚、贵州巡抚、广西巡抚(回任)、安徽铁路矿务总理,1909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 李经羲与蔡锷 李经羲出任总督之时,清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社会上要求制度改革、实行君主立宪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地方督抚和朝廷大员的支持。李经羲到任不久,便向朝廷上《筹办宪政情形折》,共提出八项主张,涉及地方自治、预算决算、司法体系的建立等内容,其中有不少的真知灼见。 当然,让李经羲名声最著的事件,莫不过于在昆明开办云南讲武堂,以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建设。讲武堂曾培养出大批新式军官,最著名者有李烈钧、何应钦、朱 德、叶 剑英等人,影响非常大。李经羲亲自兼任总办,为办好学堂可谓费尽心血,曾经宣称总督他可以不做,但讲武堂却非办好不可。 云南讲武堂旧址 李经羲主政云贵三年时间里,大力提携过不少新式军人,其中便包括蔡锷将军和朱老总。当年蔡锷郁郁不得志之时,是李经羲将他调到广西,负责编练新军。等到蔡锷被广西革命党人排斥之际,又是李经羲将他调往云南,顶住重重压力,任命他为协统。就连蔡锷等人利用讲武堂为基地,进行革命活动时,李经羲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加以阻止。 至于朱老总跟李经羲的交情,便更具有传奇色彩。当年朱老总报考讲武堂时,因为家贫缺少川资,所以只能从四川一路走到昆明,自然会错过招生日期。朱老总不甘心,想面见办事人员,却遭到门卫的阻拦,两人正争执间,恰巧被李经羲看到。在得知朱老总的经历后,李经羲大为震动,料定此人日后必大有作为,于是破格予以录取。日后朱老总曾多次提起这段往事,满是感激之情。 1911年10月30日,蔡锷在昆明发动起义,在包围总督府后,派人劝说李经羲“反正”,结果遭到后者的拒绝。蔡锷感念李经羲的知遇之恩,命人礼送李经羲全家出境,也算是一种“报答”了。而日后李经羲跟人提起这段过往时,对蔡锷也并无恼恨之心。 李经羲力劝袁项城不可称天子,结果被拒 李经羲逃离云南后,先后定居于上海、青岛两地。袁项城上台后,邀请李经羲入京任职,让他担任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等职。袁项城图谋称天子后,封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四人为“嵩山四友”,特免他们称臣跪拜,但李经羲对此却并不感冒,并力劝袁不可贸然称天子,但不为后者所接受。 袁项城死后,李经羲避居于天津,再次复出之时,已是黎元洪与段祺瑞争斗的高潮期。1917年,因是否参与一战的问题,大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发生尖锐的对峙,黎一气之下将段解职。随后,段祺瑞在天津扬言另组临时政府,黎元洪迫于压力,只好请求“辫帅”张勋入京调停,由此揭开张勋复辟的序幕。 张勋率军入京,迫使黎元洪解散国会 张勋进京后,以武力威胁迫使黎元洪解散国会,并让继段祺瑞担任总理的伍廷芳副署,却遭后者拒绝。黎元洪见伍廷芳不肯合作,便将其罢职,改由步兵统领江朝宗接任,以完成副署工作。此时避居上海的国会议员们,对江朝宗的行径大为愤怒,于是以江朝宗非阁员不能任代总理为由,联名通电反对,终迫使后者在任12天后去职。 江朝宗去世后,李经羲受邀出任国务总理一职,并获得张勋的同意,时当1917年6月24日。然而正当李经羲搭建内阁班子的同时,张勋复辟行动也接近高潮。同月29日,李经羲内阁正式组建完成,结果次日午夜时分,张勋便拥立清废帝溥仪复辟,并于31日早晨在北京城中到处悬挂龙旗。随着满清复辟,李经羲的总理任期自动结束,前后仅七天而已,是北洋政府中任期最短的阁揆。 张勋复辟后,李经羲出逃,在任只有七天 闻变后的黎元洪仓皇逃往荷兰使馆,而李经羲则躲进江朝宗的私宅,三天后以炭灰涂面,乘坐一架拉煤车逃往天津,不久又乘车南下上海。此次逃往之狼狈,远不及昆明那次体面。避居上海后,李经羲对政治彻底心灰意冷,再不肯出山,晚年时光都在哄弄孙子、吟咏遣怀中度过,异常的寂寥孤独。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在上海病逝,终年65岁。 47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Cantonese Patriot的第一次反恐戰爭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Follow Feb 9 · 8 min read 1924年8月9日,孙文、蒋介石扣押广州商团军械。 “广州商团是粤商维持公安会(前身为一九零七年冬成立的粤商自治会)为维持地方公安而倡办的。清末至民初,官兵为暴于民,盗匪出没城乡,白昼抢劫。殷商巨贾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遂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商团,购枪自卫。最初参加的,只有四十人。龙济光踞粤时,济军与劫匪伙同作恶,时入民家搜查,乘机抢劫财物,还经常调戏妇女。商团以警察不敢干涉,乃穿制服荷枪出巡。一般商人们既信不过警察,也信不过防军,认为商团确能收自卫之效,参加者越来越多。在桂系军阀统治广东时期,除设在西瓜园的商团总部外,老城、新城、东南关、西关、河南都设有分团,而以西关方面为多。至一九二一年,商团军已发展到四百多人。 加入商团的商店,要出资购置枪枝、子弹、服装,并派出人员参加商团军。每一个商团军成员都另有一个人充当后备。成员都是资本家、老板或少老板、司理、掌柜之类,后来也有出钱雇人代替的。商团除了操练外,还要维持市面秩序。各分团规定分段出巡,每队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有时捉到小偷、劫匪,就送到公安局去处理。商团和劫匪直接驳火,打起来的时候也有。一九二一年以后,广州商团与佛山、顺德、九江、乐从以至江门各地商团组织联团,联团间架了专线电话,还互相派队巡逻,乡与乡间,设有擂鼓,互通声气,俨然成地方武装的性质。由于当时军队频频调防,调防以后的真空期间,商团是起了维持地方治安作用的。” “陈(廉伯)在粤商维持公安会成立时(一九一二),担任理财课主任。此后七八年间,他利用汇丰买办身份,勾结军阀、官僚、殷商、士绅,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增值财富。其手法有:(一)为殷商们在汇丰开特别账户,办信用抵押贷款、减费汇兑、高息存款等,为汇丰多赚放款利息和吸收大量存款。他既为主子效了忠,自己也趁机捞一大把,而殷商们通过陈的帮助得到周转(实际是趸积居奇)的资金,便对陈推崇备至。(二)趁清末民初政局频频变动、官僚渴欲得到外国庇护以保存其财产的机会,由汇丰代管官僚产业契据,并存入其金砖、外币。汇丰赚了钱,进一步操纵了清国官场,官僚们得到护符,感激陈之德,陈遂开拓了和官场勾结的道路。(三)和统治广东的军阀相勾结,与龙济光、萨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