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高语罕是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一直握笔在手为着光明的未来奋斗,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倡白话文的著作3。余部。其代表著作《白话书信》时与《独秀文存》、胡适《尝试集》为上海亚东图书馆最畅销三部书,虽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却再版39次发行工。余万册,影响无数青年志士。是为立言。语罕是反清志士、五四先驱、中共早期党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者、?民党中央监察常委、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秘书长,参与发动南昌起义的联络准备工作,亲历中山舰事件,起草国民党二大宣言和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等。是为立功。语罕对大众的关切和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堪足为青年模范。是为立德。6.随程二夫子读书父亲到正阳税关工作后,设在家中的义塾也就停了,母亲极力主张把语罕送到外面读书。父亲推荐自己的老同窗程二夫子,他正在离高家不远的王先生家里教书。母亲不愿意让程二夫子带着语罕读书,可是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只好答应了。因语罕要到外面读书,母亲特意做了一碗红烧肉,一碗红烧鲤鱼,一碗炒仔鸡,一碗蛋糕,放在一张小方桌上。父亲独坐一方,母亲带着语罕和弟弟坐在另一方。母亲夹菜给语罕吃,父亲也夹菜给他吃。小弟自己用筷子在这个碗里一搅,又在那个碗里一搅。母亲责骂小弟不要乱搅,小弟弟便“哇”地哭了。语罕从小弟脑后给他一拳,小弟嘴靠近碗边,恰好咯噔一声,掉了一对门牙,嘴里鲜血直流。只因为小弟把语罕一只心爱的鸭子一棍打死,语罕积愤无出,遂借着上学报复弟弟。母亲又是心疼小弟,又怕把语罕吓坏了不去上学,所以没有责怪他,只拍拍他的头说:“俺孩子,你只要争口气好好读书上进,为娘再受气,再吃苦也是值得的。”……引子:而今一水是天涯1.“七十二道山河归正阳”2.先人助麦三千担3.在父亲的义塾读书4.十岁订了娃娃亲5.第一次听见“革命”二字6.随程二夫子读书7.从“坐红椅子”到前三名8.老师落榜学生上榜9.投考安庆陆军测绘学堂10.“我有良知是圣经”11.亲睹徐锡麟刺杀恩铭12.亲历马炮营起义13.冒死为韩衍收尸14.在日本求学的日子15.为《新青年》撰稿16.执教芜湖省立五中17.“一个年龄最轻活泼可爱的孩子”18.响应五四运动19.挚友刘希平:“为我排风护羽毛”20.一部再版39次的书21.筹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22.广州记游:工人要受到相当的教育23.平民女校:一个风雨晦冥中的晨鸡24.“不要拿可怜的学生们做升官发财的工具”25.留德三年:且隔重洋共听雨26。初识王丽立27.“一个忠实的热烈的勇敢的精干的战士”28.起草国民党二大宣言29.“黄埔四凶”之一30.亲历中山舰事件31.“打倒南方的段祺瑞”32.《一封公开的信——致蒋介石先生》33.《现代的公民》:“敬献此书以当鼙鼓”34.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宣传委员35.武汉反蒋的“三尊大炮”之一36.在武汉政府的日子37.在“武汉分共”前夜38.“小划子会议”·反对汪精卫39.起草八一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40.行军潮汕路上41.香港小住·澳门之秋42.给中共中央的报告43.在中共春野支部的活动44.从辩证法唯物论的立场出发45.参加“托陈取消派”46.中国内乱 反蒋“大炮”高语罕先生二三事 2017-11-02 09:57:48来源:人民政协报分享字号:大中小 高语罕(1888—1948)原名高超。安徽寿县人,汉族。早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就读。1907年毕业回国,到安庆从事秘密反清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与陈独秀结识。1912年赴山东青岛任教。1915年后在上海以写作谋生,为《新青年》撰文。1923年春参与组织成立芜湖劳工会。在此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与章伯钧等赴德国留学。1924年4月出席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安徽省一大,被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不久任国民党中央四川特派员,并任杨森第二十军党代表。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秘书长。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曾任革命委员会秘书。 高语罕的祖上,曾是“淮南古镇”安徽寿县正阳关的一大富商。然到了他祖父那一辈已经败落。他的父亲是个私塾先生,一生苦苦攻读,却时运不济,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 高语罕,1888年8月1日出生。1904年冬天,清政府举行最后一次科举考试,16岁的高语罕随同老师前往寿州赶考。张榜时,高语罕榜上有名,而他的老师却名落孙山。次年,高语罕离别家乡,考入安庆陆军测绘学堂,并参加了陈独秀等人领导的维新会(反清组织岳王会的外围社团)。在一首言志诗中,他吟道:“满目疮痍百感并,仓皇戎马一书生。他年若得沙场死,不作神仙气也平!”1908年11月22日,安徽新军马炮营队官(相当于连长)熊成基利用省城安庆防卫空虚,率领1000多人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高语罕的身份暴露,只得逃回家乡,在羹梅学堂(今寿县正阳中学)担任教师。“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迅速传遍四方。身为芜湖省立五中学监的高语罕闻风而动,与刘希平等进步教师一起,积极联络,发起组织了声援北京的学生游行。但是,他们的义举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5月6日,在西门詹家巷召开芜湖“学生联合会”和“教职员联合会”成立大会,决定次日上街游行。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监姚慎思带头反对,说:“鄙人好文。身为女校学监,女生与男生在一起游行,有违男女授受不亲之古训。”身为两会的精神领袖,高语罕呼地一声站起,细目圆瞪,用拳头敲击桌子,反驳道:“鄙人好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男生爱国,女生也是国民,也应该爱国。为什么男女不能在一起游行?请问姚先生,你的年纪不大,胡子也不长,为何每天都和女生待在一起?你为什么不避嫌?”姚慎思被驳得满脸羞红,夺门而逃。“五四”运动在江城芜湖开展得波澜壮阔,高语罕的学生李克农、蒋光慈、钱杏邨(阿英)、曹渊等,都成长为革命洪流中的闯将。 后来,高语罕的老乡、同事朱蕴山(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回忆说:“安徽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从芜湖五中开始……与刘希平、高语罕两位老师分不开的。” 1920年10月,作为陈独秀的挚友、李大钊的早稻田大学同学,高语罕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第一批党员。两年后,高语罕留学德国,并与张申府等人一起组建了中共旅欧总支部。在《九死一生记》中,他回忆道:“每逢星期六或星期日,大家要聚餐一次,时常不离伴的,大概是叔隐、太朴、师亮、朱德夫妇和我”。 国共合作初期,革命形势的发展为有志青年搭建了施展抱负的舞台。旅欧的共产党人响应召唤,纷纷回国。周恩来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高语罕则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入伍生部少将党代表兼共产党黄埔党团书记,还兼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训练主任(所长是毛泽东)。在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高语罕对于看不惯的现象既敢怒,也敢言。一次,黄埔军校召开座谈会,桌子上摆满了水果、点心,高语罕进了会场就提出批评:开会是工作,又不是请客,革命经济很困难,何必这么铺张。蒋介石十分尴尬。还有一次,他指出:改造整个社会,不是光靠打倒几个人就行了。我们目前是要打倒北京的伪执政段祺瑞,但如果不注意肃清我们阵线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反革命思想,南方恐怕也会出现段祺瑞。蒋介石倘若有反革命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也会以对待段祺瑞的态度,对待他,打倒他!由于他心直口快,多次公开批评蒋介石,被誉为“大炮”,并与邓演达、张治中和恽代英一起,被蒋斥责为“黄埔四凶”。 但是,高语罕“抗上”却爱下,他讲授的《政治学概论》,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受学员的欢迎。在《黄埔旧事》中,聂荣臻写道:高语罕刚从欧洲回来不久,穿的是一件普通西装,戴一顶鸭舌便帽,架着一副高度的近视眼镜,为人十分和蔼,“遇到接近他的人,十九都是他先打招呼”。由于很多青年都读过他的《白话书信》,再加上他的讲课通俗、风趣,与恽代英、萧楚女等人一样,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政治教官”。 1927年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大批共产党人四处逃亡。7月下旬,高语罕辗转到了九江,住在甘棠湖烟水亭。7月25日,为保密起见,高语罕、贺龙、叶挺、叶剑英、廖乾吾等5人租了一条游船,在甘棠湖上一边游览,一边策划南昌起义,并受命起草《中央委员宣言》。起义失败后,陈独秀被解除了总书记职务;后来,高语罕等因为反对“武装保卫苏联”等极左政策,被打成“托派”,开除党籍。 远离政治以后,高语罕猫在上海的亭子间,专心著述。这个时候,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女医生王丽立走进了他的生活,两个人在虹口区提篮桥和汇山路之间租房栖身。白天,王丽立去大马路南洋大药房挂牌行医,高语罕在家里奋笔疾书,煮字疗饥;晚上,两个人逛公园、喝咖啡,享受着难得的闲散时光。 据统计,到1936年,高语罕连续出版了20来种图书。为了预防不测,表明心迹,他还特意立下一份遗嘱:“予若以党争或其它变故及疾病而死,所有予之著作权皆赠与丽立。予之墓旁应留一棺之地,作丽立他年归结,藉践同分之约。” 1936年冬季,著名报人陈彬和创办了一张《申报》(港版)。高语罕应邀前往香港,担任主笔。淞沪抗战的炮声一响,高语罕就按捺不住报国激情,辗转来到重庆,经黄埔军校同事、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安排,做了一名“不参不议”的参议。仿佛被迎面泼了一盆冷水,高语罕心情不爽,却也知道蒋介石永不原谅他,心里只能是无可奈何。 不久,他听到陈独秀被提前释放、移居江津的消息,便搬了过去。两家相距不是太远,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山间小路、荷塘岸边,一高一矮悠然漫步,倾心交谈。高个子就是高语罕,矮个子就是陈独秀。 1946年春天,高语罕搭乘新民报社租赁的轮船抵达南京,继续卖文为生。1948年3月,高语罕胃癌复发,卧床不起,无钱治疗,他曾想回正阳关养病,可是,当时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江淮大地上兵荒马乱,出行不便,他就写了一封信给妹妹,请她到南京服侍自己。后来,病情恶化,他被过去在芜湖的学生王持华等人送进医院抢救。4月23日,溘然而逝。临终前,高语罕希望自己能够落叶归根。可是,由于经费困难等,最后,被安葬在南京南门外花神庙,与《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墓隔路相对。墓碑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余成龙) 他是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挚友,和毛泽东同属“四大金刚”,是黄埔军校最受欢迎教官,却被学生开除党籍! 徽脸2018-02-15 20:53:53 高语罕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但它却牢牢印在毛泽东的记忆之中。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陈独秀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像高语罕这样受陈独秀“牵连”、在中共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人物,也被拂去了尘埃,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 1936年,在延安的土炕上,毛泽东与来访的美国作家斯诺谈起建党时的一些事,就提到了高语罕。 他说道:“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它几乎是同中国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党的创始人有周恩来、李立三和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 在德国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只是时间稍后一些,其成员有高语罕、朱德(现任红军总司令)和张申府(现任清华大学教授)。”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由此,就可以看出早年的高语罕在建党时所起的作用。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中共第一批党员、朱德的入党介绍人、黄埔军校“四凶”(黄埔军校右派分子攻击的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即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和张治中。)和南昌起义的策划者之一, 高语罕的一生波澜起伏,并且他一生的命运、发展和陈独秀是紧密关联。 他以其充满悲情的人生经历,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独特的篇章。 (毛泽东和美国作家斯诺) 哪里需要革命,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高语罕于1887年8月1日出生在安徽寿县。他的父亲虽然是个私塾先生,一生苦苦攻读,却时运不济,竟然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所以小时候,每当高语罕学习学不进去时,母亲不打不骂,而是演苦情戏,哭天抹泪的对他说:“儿啊,人有脸、树有皮,不吃馒头也要争口气。别学你伯(当地人喊父亲为伯),文不能文,武不能武,让娘一辈子在人前抬不起头……” 于是娘两个搂在一起,哭成一团。哭累了,母亲下厨房去做好吃的;小语罕擦干眼泪,拿起书本,沙哑着嗓子继续读书…… 1904年冬天,清政府举行最后一次科举考试,16岁的高语罕随同老师前往寿州赶考。 张榜时,高语罕榜上有名,而他的老师却名落孙山。 次年,高语罕离别家乡,考入安庆陆军测绘学堂。 不久,他就结识了柏文蔚、常恒芳等寿州老乡,并参加了由陈独秀、柏文蔚、常恒芳、熊成基等组织的维新会(反清组织岳王会的外围社团)。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1908年11月22日,安徽新军马炮营队官(相当于连长)熊成基利用省城安庆防卫空虚,率领1000多人发动起义。高语罕积极参加,勇敢战斗。 马炮营起义失败后,高语罕的身份暴露,只得返回家乡,在羹梅学堂(今寿县正阳中学)担任教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的枪炮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高语罕奔走相告。 为了准备北伐力量,“革命奇士”韩衍创建了安徽青年军,自任监督(司令),并请高语罕担任秘书长。 遗憾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1912年4月,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同室操戈,韩衍遇刺身亡。高语罕被迫出走青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少国人以为中国是战胜国,欢呼雀跃,中国也参加了“巴黎和会”。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高语罕对此不以为然,叫学生在学校大门上高悬一副亲自撰写的对联:“此日为欢有惭德,吾侪何以答升平。”表达出了自己对巴黎和会的不看好。 果不其然,中国代表团的谈判以失败收场,随之而来的就是著名的五四爱国救亡运动的爆发。 高语罕当时正在芜湖省立五中任教,运动爆发后他立即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 就这样,“五四运动”在江城芜湖浩浩荡荡的开展起来,高语罕的学生李克农、蒋光慈、钱杏邨(阿英)、曹渊等也都一同参加,并在这场运动中成长为革命洪流中的闯将。 但是,他们的义举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5月6日,在西门詹家巷召开芜湖“学生联合会”和“教职员联合会”成立大会,高语罕当选为两会会长,决定次日上街游行。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监姚慎思带头反对,说:“鄙人好文。身为女校学监,女生与男生在一起游行,有违男女授受不亲之古训。” 高语罕呼地一声站起,细目圆瞪,用拳头敲击桌子,反驳道: “鄙人好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男生爱国,女生也是国民,也应该爱国。为什么男女不能在一起游行?请问姚先生,你的年纪不大,胡子也不长,为何每天都和女生呆在一起?你为什么不避嫌?” 姚慎思被驳得满脸羞红,夺门而逃。 曾任民革中央主席朱蕴山指出:“安徽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从芜湖五中开始。……与刘希平、高语罕两位老师分不开的。” 介绍朱德等人入党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1920年10月4日,北京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为负责人。当时,高语罕正在北京。 作为陈独秀的挚友、李大钊的早稻田大学同学,高语罕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马克思研究会的秘密活动,并经李大钊、张申府的介绍,成为中共第一批党员。 张申府回忆,“北京第一个发展了张国焘,以后又发展了高语罕”。 上海共产党组织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并创办了外国语学社。高语罕推荐他在芜湖五中任教时的学生蒋光慈、吴葆萼和韦漱园入学。 1922年2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平民女校,高语罕教语文。 同年,高语罕被公费派往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并与张申府等人一起组建了中共旅欧总支部。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在《九死一生记》中,他回忆道:“每逢星期六或星期日,大家要聚餐一次,时常不离伴的,大概是叔隐、太朴、师亮、朱德夫妇(贺治华,朱德的第三任妻子。著者注)和我。” “朱德的为人,你若看他那个样儿,简直是一个乡下佬。他不轻于说话,文字也很平常,一般的学识,自然他也没有机会预备。但他有一个特性,也可以说军人的脑筋——单纯。他对于政治经济的理论知道得很少,但他只要明瞭其中片言只字的真理,便奋力在实行,并且生死不渝。” “他(叔隐)和孙炳文、朱德、章伯钧等之加入共产党及国民党,皆经我一手包办。” 解放后,各种版本的党史都把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写成周恩来、张申府,是不确切的。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国共合作初期,火热的革命形势为有志青年搭建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旅欧的共产党人响应召唤,纷纷回国,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周恩来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高语罕则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入伍生部少将党代表兼共产党黄埔党团书记,还兼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训练主任(所长是毛泽东)。 1926年1月,高语罕作为国民党留德支部代表,同李大钊、毛泽东等参加国民党二大。因关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进行坚决斗争,而与张国焘、毛泽东、于树德在大会中被称作“四金刚”,他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高语罕对于看不惯的现象既敢怒,也敢言。一次,黄埔军校召开座谈会,桌子上摆满了水果、点心,高语罕进了会场就提出批评: 开会是工作,又不是请客,革命经济很困难,何必这么铺张! 把蒋介石弄的十分尴尬,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还有一次,他指出:“改造整个社会,不是光靠打倒几个人就行了。 我们目前是要打倒北京的伪执政段祺瑞,但如果不注意肃清我们阵线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反革命思想,南方恐怕也会出现段祺瑞。 蒋介石倘若有反革命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也会以对待段祺瑞的态度,对待他,打倒他!” 由于他多次公开批评蒋介石,蒋遂下令驱逐高语罕出广州。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前,时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的高语罕即发表《“反对”与“打倒”》《这叫做“亲善”》等社论,抨击蒋介石,被誉为武汉反蒋的三尊大炮之一。 高语罕列举了蒋介石制造南昌、九江、安庆惨案罪行,呼吁打倒蒋介石: “自从本党发生提高党权运动以来,大家同志对于蒋介石同志一年以来(自去年三月二十到今年三月二十)的行动,都表示不满。 若果介石同志执迷不悟,不肯公开地在全党的最高机关,在全国民众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在行动上表现自己为革命而奋斗的决心,势必将党的纪律、党的主义、党的政策破坏无余,民众将离开本党,党的生命与国民革命的成功,都将变成幻想。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那时,我们便不能姑息蒋介石同志个人,一定要群起攻之,便是‘打倒蒋介石!”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但是,高语罕“抗上”却爱下,他讲授的《政治学概论》,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受学员的欢迎。 在《黄埔旧事》中,聂荣臻写道:高语罕刚从欧洲回来不久,穿的是一件普通西装,戴一顶鸭舌便帽,架着一副高度的近视眼镜,为人十分和蔼, “遇到接近他的人,十九都是他先打招呼”。由于很多青年都读过他的《白话书信》,再加上他的讲课通俗、风趣,与恽代英、萧楚女等人一样,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政治教官”。 1927年5月21日,武汉发生“马日事变”,大批共产党人四处逃亡。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7月下旬,高语罕辗转到了九江,住在甘棠湖烟水亭。7月25日,为保密起见,高语罕、贺龙、叶挺、叶剑英、廖乾吾等5人租了一条游船,在甘棠湖上一边游览,一边策划南昌起义。 高语罕受命起草《中央委员宣言》,指出:“近日武汉少数中央委员假借中央党部名义所发布之一切训令决议,同人等概未同意,不能负责,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 8月1日黎明,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宣告成立,高语罕与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等24人当选为委员。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起义失败后,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以“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之名,解除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 11月,中央实际负责人瞿秋白又在上海主持会议,对南昌起义领导人分别给予批评、处罚,并要求陈独秀、谭平山、高语罕等人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承认错误。 1929年12月,陈独秀和高语罕等81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主张中国革命的失败,责任应完全由共产国际承担等。 随后,陈独秀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高语罕的组织关系在中共春野支部,支部书记是时在日本的学生蒋光慈,支部成员有他亲自发展入党的原芜湖五中学生钱杏邨(阿英)、李克农等。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学生们表决开除了高语罕的党籍,又很有人情味地为老师送行。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远离政治以后,高语罕猫在上海的亭子间,专心著述。 据统计,到1936年,高语罕连续出版了20来种图书,其中,著作有《语体文作法》、《国文评选》、《青年书信》等,译著有《历史哲学纲要》(黑格尔)、《知识学》(费希特)、《辩证法经典》(马克思、恩格斯)等。 在收获学术成果之后,高语罕也收获了友情。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上海公共租界总巡捕房逮捕,不久,就移送到南京江苏高等法院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关押。这是他第5次坐班房。 陈独秀感到凶多吉少,就给高语罕写信,交代身后事宜:“书桌抽屉内藏有一小袋,系女友潘君之物,她多年积蓄,尽在其中,若失去,我真对她不起,务请先生再去探望一次……”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1934年7月21日,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8年。 在此期间,高语罕多次到看守所探视,送去衣物,嘘寒问暖,表达了深厚的革命情义。 1936年冬季,著名报人陈彬和创办了一张《申报》(港版),邀请老友高语罕帮助撰写社论。于是,高语罕立即前往香港。 后来,高语罕发现,他所撰写的社论,常因观点与报社老板不一致而被人改得面目全非,因此,他不顾生计中断,对陈彬和申明: “我的许多老朋友大半都为革命而牺牲了,有一些现在还关在牢监里。惭愧得很!十年以来,偷生海隅,实在对不起我那些或死或囚的老友们!只有一点政治的人格和良心,还没有出卖。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现在要我出卖我的良心与人格,那就无异于戕害我的生命。请你原谅,我此后不能给你再做社论。” “八一三”淞沪战役刚刚打响,高语罕就按捺不住报国激情,从香港回国,准备前往上海,投身抗日洪流。 但回到国内以后,上海、南京等地相继被日寇占领,他无路可走,只身返回家乡正阳关,一边休整,一边等待机会。 慢慢的生活逐渐安顿下来,不久,他听到陈独秀被提前释放、移居江津的消息,便搬了过去。 于是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山间小路、荷塘岸边,一高一矮悠然漫步,倾心交谈。高个子就是高语罕,矮个子就是陈独秀。 1942年3月21日,陈独秀抱病发表《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对抗战的前景表示悲观,这次高语罕和其他人一样,并不赞同陈独秀的观点。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有人甚至在集会上发表演说,痛骂陈独秀是“大汉奸”、“民族败类”。 陈独秀听说后,气得吐血,病情加剧。又听人挑拨说是高语罕在背后指使,一气之下宣布与高语罕断交。 5月23日,高语罕去陈独秀家探病,陈不理睬他。 5月27日,陈独秀病逝。新闻界大都保持沉默,仅《大公报》《新民报》《时事新报》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简单报道了一下他的死讯。 陈独秀生前好友和学生在重庆的很多,对陈独秀死讯置若罔闻。 6月1日,高语罕参加了陈独秀的葬仪,送了一幅挽联: “喋喋毁誉难凭!大道莫容,论定尚须十世后;哀哀蜀洛谁悟?彗星既陨,再生已是百年迟!”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还作了一首白话诗:“独秀!你死了!独秀你死了!有些人在暗中狞笑,有些人在暗中泪落!有些人如失导师,有些人虽然是你的朋好,却不得不装着不知道!但是,我想你临去的一刹那,该都一一地料到,没有话说,只有报之以微笑!” 抗战胜利后,高语罕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时论,表达对时局的意见。 如他在1945年10月7日《新民报》社论中说:“吾人敢正告国人曰:团结谈判希望不大,内战似难避免。即勉强妥协,其为时也亦必至暂。斯言虽苦,却将成为历史真理!” 这时抗战刚刚胜利,高语罕即作出天才的预言,这为后来的事变所证实。 抗战胜利前夕,民众的生活空前艰苦,高语罕也到了家无隔夜粮的地步。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1946年春天,高语罕搭乘新民报社的专轮,抵达南京,在明瓦廊街一所简陋的民居内栖身,不求那些做了高官的友人、学生施舍,继续卖文为生。 他曾对人坦言:我现在既不属于共产党,也不属于国民党。我是个自由主义者——民主主义者。 1947年3月,高语罕胃癌复发,卧床不起,无钱治疗,他原想回安徽老家养病,但思及陈独秀,想到自己是陈独秀的追随者,遂放弃此念头,后来病情恶化,4月23日,溘然而逝。 毕生知己陈独秀,身后萧条一样寒。临终前,高语罕希望自己能够落叶归根。可是,由于经费困难等,最后,被安葬在南京南门外花神庙,与《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墓隔路相对。墓碑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两年后,高语罕始终信仰并毕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取得了成功。 2011年10月,中央党校哲学部胡为雄教授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高语罕在20世纪上半叶撰写的《白话书信》、《理论与实践:从辩证法唯物论的立场出发(书信体)》、《青年书信》这三本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通俗著作。” “高语罕的著作社会影响巨大。1921年他的《白话书信》出版发行后,即与《独秀文存》、胡适《尝试集》一起,成为上海亚东图书馆最畅销的三部书之一,后曾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却一版再版,共发行39次,总数达10余万册之多,该书影响了众多青年革命者。”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应是高语罕。 在黄埔看穿蒋介石的嘴脸,在共产党敢跟极左思想斗争,不在党就潜心著书,在那个时候,被列入“黄埔四凶”还能够全身而退,只有他能够做到。 从1888到1948,他走过了整整六十年,在这六十年里,他结识了陈独秀、朱德、毛泽东、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先烈,说起来,他自己也算是个革命先烈了。 身处革命洪流,他从来都不曾盲从过谁,反而更像一个智者。当别人看现象时,他已看到了实质;当别人看到局部时,他已看到了全局;当别人看到眼前时,他已看到了未来。 在民国,革命家不少,政治家常有,但智者却不多见,高语罕算是难得的一个。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他看清了那个时代,看透了那些人心,但唯一遗憾的是他没能看见新中国的成立,毕竟他也曾为之努力奋斗过。 https://www.wxwenku.com/d/105371367 FacebookLINEWhatsApp更多... ×
Cantonese Patriot的第一次反恐戰爭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Follow Feb 9 · 8 min read 1924年8月9日,孙文、蒋介石扣押广州商团军械。 “广州商团是粤商维持公安会(前身为一九零七年冬成立的粤商自治会)为维持地方公安而倡办的。清末至民初,官兵为暴于民,盗匪出没城乡,白昼抢劫。殷商巨贾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遂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商团,购枪自卫。最初参加的,只有四十人。龙济光踞粤时,济军与劫匪伙同作恶,时入民家搜查,乘机抢劫财物,还经常调戏妇女。商团以警察不敢干涉,乃穿制服荷枪出巡。一般商人们既信不过警察,也信不过防军,认为商团确能收自卫之效,参加者越来越多。在桂系军阀统治广东时期,除设在西瓜园的商团总部外,老城、新城、东南关、西关、河南都设有分团,而以西关方面为多。至一九二一年,商团军已发展到四百多人。 加入商团的商店,要出资购置枪枝、子弹、服装,并派出人员参加商团军。每一个商团军成员都另有一个人充当后备。成员都是资本家、老板或少老板、司理、掌柜之类,后来也有出钱雇人代替的。商团除了操练外,还要维持市面秩序。各分团规定分段出巡,每队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有时捉到小偷、劫匪,就送到公安局去处理。商团和劫匪直接驳火,打起来的时候也有。一九二一年以后,广州商团与佛山、顺德、九江、乐从以至江门各地商团组织联团,联团间架了专线电话,还互相派队巡逻,乡与乡间,设有擂鼓,互通声气,俨然成地方武装的性质。由于当时军队频频调防,调防以后的真空期间,商团是起了维持地方治安作用的。” “陈(廉伯)在粤商维持公安会成立时(一九一二),担任理财课主任。此后七八年间,他利用汇丰买办身份,勾结军阀、官僚、殷商、士绅,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增值财富。其手法有:(一)为殷商们在汇丰开特别账户,办信用抵押贷款、减费汇兑、高息存款等,为汇丰多赚放款利息和吸收大量存款。他既为主子效了忠,自己也趁机捞一大把,而殷商们通过陈的帮助得到周转(实际是趸积居奇)的资金,便对陈推崇备至。(二)趁清末民初政局频频变动、官僚渴欲得到外国庇护以保存其财产的机会,由汇丰代管官僚产业契据,并存入其金砖、外币。汇丰赚了钱,进一步操纵了清国官场,官僚们得到护符,感激陈之德,陈遂开拓了和官场勾结的道路。(三)和统治广东的军阀相勾结,与龙济光、萨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