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清廷明知道袁世凱可能篡位,為什麼還重新把軍權交給他? 2017-09-08 由 歷史觀 發表于歷史 在清末,清朝軍隊主要有八旗、綠營、湘軍和淮軍。當年驍勇善戰的八旗和綠營到了晚清時期腐敗墮落,知道逛窯子和抽大煙,身體早已被掏空,毫無戰鬥力。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鳥盡弓藏,在消滅太平天國後被慈禧解散了。到武昌起義時能打仗的只剩下新軍了。 新軍是袁世凱訓練的,但是武昌起義時袁世凱已經被剝奪了軍權。而且清廷知道袁世凱有野心,為什麼還要重新把新軍的軍權交給袁世凱,而不是派其他將領指揮新軍鎮壓武昌起義?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先了解新軍的歷史。1895年末,袁世凱奉命赴天津小站接任訓練新軍。經他招募擴充,改為「新建陸軍」。新建陸軍的軍官骨幹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袁世凱的個人親信;二是袁世凱的老部下;三是袁世凱為消除清廷滿族權貴疑心,特請的軍事骨幹,如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等。王、段、馮三人後來成為袁的得力幹將,人稱「北洋三傑」。 不管來自哪一方面的軍事人才,袁世凱均以拜把兄弟、收義子門生、搞政治聯姻、金錢收買等手段,建立類似湘淮軍的宗法關係。袁世凱與徐世昌是結拜兄弟,又收段祺瑞為乾女婿,收段芝貴做乾兒子,袁還讓自家家庭教師周某當了馮國璋的繼配夫人。 李鴻章病故後,清廷授袁世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將張之洞創辦的「自強軍」交由袁世凱酌量分佈訓練,袁世凱的軍事實力進一步擴充。 1904年,清廷設立練兵處,由袁世凱任練兵大臣,以袁世凱的心腹徐世昌為總提督;王士珍為軍政司正使;馮國璋為軍學司正使;段祺瑞為軍令司正使。練兵處既是新軍編練的最高領導機關,又是新軍編練的督察機關,職權非常廣泛。自此,新兵「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天子」。 1904年,袁世凱改「武衛右軍」為「北洋新軍」,成立三個鎮,計六十三營,擴兵到兩萬五千人。1905年改為「北洋常備軍」,又新建三個鎮,軍隊擴充到八萬人。除第一鎮由滿人鐵良統率外,其餘五鎮都是袁世凱的嫡系,主要將領均為小站練兵出身,著名的北洋六鎮就此形成,這是清末新式陸軍的基礎力量,也是後來北洋軍閥的淵源。 袁世凱在淮軍多年,深知「兵為將有」的重要性,一心把軍隊變成私人武裝,除他之外,任何人不能駕馭。新建陸軍各營均供袁世凱長生祿位牌,每天上下操集合時將領都要問士兵:「咱們吃誰的飯?」士兵回答:「咱們吃袁宮保的飯!」又問:「咱們應該為誰出力?」士兵口答:「替袁宮保出力!」而將領唯袁世凱之命是從,後大都成為袁世凱的親信和北洋軍閥集團的要員,即小站系北洋軍閥。 通過如此手段,袁世凱從上而下的把握了北洋新軍,以至於辛亥革命時,清廷根本無法調動這支軍隊去攻打革命軍!武昌起義時,清廷派宗室蔭昌統領新軍,但新軍根本不聽指揮,拒不出發,可笑這蔭昌竟然還是陸軍大臣。清廷最後不得不請袁世凱出山。當時新軍威名在外,清廷內又沒有能抗衡袁世凱的大臣,加上初期南方革命軍群龍無首,趁着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袁世凱逼清帝退位,竊取革命果實。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相關文章 他被罷免後,為什麼軍閥對他唯命是從? 2016-06-07 其實到清末時,袁世凱的權勢已遠遠超過當年的曾國藩、李鴻章,成為第一權臣。1901年,李鴻章病死。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初,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練兵大臣,並在保定創立兼督辦北洋軍政司,開始編練北洋軍,且抓住京畿警權。 袁世凱被罷免後,北洋軍只聽命於他,為何連清帝都調動不了? 2017-10-21 1901年,李鴻章病死。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初,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練兵大臣,並在保定創立兼督辦北洋軍政司,開始編練北洋軍。首先在於控制軍權1895年末,袁世凱奉命赴天津小站接任訓練新軍。經他招募擴充,改為「新建陸軍」。 袁世凱為何能在這小地方煉出四任總統、六位總理和三十幾位督軍? 2017-09-02 在清朝末年,有這樣一支軍隊,他們以德國軍制為藍本,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糧餉制度等為內容的建軍制度,他們基本摒棄了八旗、綠營和湘淮軍的舊制,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的先河。 從小站練兵開始,人們才知道袁世凱,還知道一首流傳至今的旋律 2018-04-11 小站練兵始發韌小站練兵時,農民出身的士兵大多不識字,很多條令和規章根本記不住。在這種情況下,新建陸軍參謀營務處總辦徐世昌編寫了包括《大帥練兵歌》在內的一系列軍歌,以幫助士兵記住條令和軍紀。 袁世凱被罷免後,北洋軍閥為什麼還聽命於他? 2016-10-10 清朝末期的時候,袁世凱的權利已經遠遠超過當年的曾國潘和李鴻章,可謂權傾朝野。 1901年,李鴻章病逝,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初的時候,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練兵大臣,並在保定創立監督辦北洋軍政司,開始編練北洋軍,與此同時,京城的警衛權也牢牢在他手中。 方寸之地誕生14位總統總理,影響中國五十年 2016-05-25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承載着晚清的強兵夢想,卻最終成為埋葬晚清的根源地。它是出現在近代西方地圖中國唯一的一個鎮級單位。它影響了中國近50年的歷史,產生了5位總統(含臨時執政)、9位總理(共17屆)、30多位督軍等高級將領。它對中國的影響超過任何一個相同面積的地方。 他創建北洋新軍,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大批軍閥是他的部下! 2016-07-14 前幾天聽張鳴老師講《晚清世變中的歷史細節》,談到袁世凱,他對於袁世凱的整體評價相當高,認為晚清少有與李鴻章、袁世凱比肩的人。張老師說,大家可以多研究一個下這位河南老鄉。在我們的印象中,袁世凱是遺臭萬年的人物,是賣國賊、竊國大盜。其實,考察歷史,這樣講是準確的。 揭秘:袁世凱小站練兵,練出多少風雲人物! 2018-06-15 袁世凱在小站以德國軍制為藍本,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糧餉制度等為內容的建軍方案。 天津小站練兵奠定袁世凱事業基礎,竟然從中走出4位中華民國總統 2018-07-20 甲午戰爭慘敗以後,清政府意識到了現代軍隊建設的重要性,決定任命袁世凱在天津的小站編練新式陸軍。它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新式的軍隊,對中國陸軍的近代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在中國軍事史上具有里程牌的意義。 「北洋之龍」王士珍為何地位不及段祺瑞和馮國璋? 2016-10-08 在晚清袁世凱興建的北洋軍中有「北洋三傑」的說法,這「三傑」分別是「王龍」王士珍、「段虎」段祺瑞、「馮狗」馮國璋。段祺瑞「三定共和」,四次組閣出任國務總理,最高擔任過臨時執政,享受國家元首待遇,而馮國璋也出任過代總統,這二人都在民初政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清朝最後的掘墓人?就是靠着他們,袁世凱才能順利登上皇位 2017-09-22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彼時舊式的八旗兵已經只會「遛鳥打槍」,綠營軍更是慘不忍睹。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下令組建新式軍隊,武器裝備購制洋槍洋炮,編制和訓練效仿西方軍隊,因此稱新軍。作為清朝的最後也是最新的一種軍制, 在當時,為表明新軍思想開放,大部分軍士都剪了辮子。 袁世凱小站練兵積蓄實力,如今練兵場成了人造景點,50元一張票 2015-07-22 卸妝後的袁世凱(三)小站練兵梁啓超先生說甲午戰爭讓中國人一戰皆醒矣是沒有錯的,戰後的中國開始奮發圖強,掀起了一股變法的熱潮,而以前在朝鮮還只是邊緣人物的袁世凱,突然一下子就跳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成為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 袁世凱網羅私黨的手段:以美女籠絡部下 2017-02-15 袁世凱的發跡,最初起源於天津小站練兵。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清廷命原廣西按察使胡熵棻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袁世凱聞訊立即組織幕友,編譯兵書,仿效西方洋操編練新軍。經各王公大臣的推薦,袁於1895年底接替胡熵棻,主持天津小站練兵,組建了一支擁有7000多人的「新建陸軍」。 中國一小鎮接連走出5位總統9位總理30位上將,其中就有袁世凱 2017-05-27 袁世凱天津小站,位於天津的東南部,有「近代中國最牛之鎮」的美譽,在清朝末年,這裏也僅僅是一個農業小鎮,但是在那時歐美各國出版的世界地圖上,這裏卻被重點標註,為什麼一個小鎮會被如此關注呢?這一切都來源於袁世凱在此開展的「小站練兵」。 找清政府徵兵的時候元凱都提出了那些徵兵要求? 2018-06-08 天津小站鎮,雖然總面積只有56.75平方公里,卻是中國軍隊近代化的奠基地。這個此前一直默默無聞的小鎮位於天津市津南區,因袁世凱曾在這裏練兵而聞名天下。 慈禧知道要氣死,清朝組織一次新兵招募,裏面竟出了4位民國總統 2017-12-06 甲午戰爭大敗,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後面臨的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巨額戰爭賠款。當時,開源無路,負責籌款的戶部馬上給光緒皇帝想了一個節流的辦法,奏稱:財政入不敷出,無以為繼,請旨將全國綠營一律挑留精壯三成,其餘老弱一概裁撤。這個建議,幾乎將綠旗兵一網打盡。 袁世凱用一張紙條,收伏「北洋三傑」,權術運用到極致 2017-02-26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袁世凱可謂臭名昭著,在人們印象中,他是篡權竊國的大野心家、大陰謀家、大賣國賊、北洋軍閥的頭子。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他權術之高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尤其在人際關係方面發揮到了極致。 此人先當總理後當總統,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死後卻靠募捐辦喪事 2018-07-25 他是近代軍閥鼻祖,段祺瑞、王士珍、曹錕等皆出自他的門下;他從孫中山手中接過民國的權力衣缽,卻又拋棄共和稱帝。 此人是袁世凱最信賴的軍閥,一生淡泊卻人人想拉攏,深受百姓愛戴 2017-11-14 北洋三傑「龍虎狗」,這個外號很多人的知道,狗是馮國璋,虎是段祺瑞,兩人都是可謂聲名遠揚的人物,在整個北洋時代都是影響力頗大。但位居三傑之首的這個人,卻少有人知道其名,他就是「北洋之龍」,王士珍。 北洋新軍,是清政府的,還是袁世凱的? 2017-09-08 袁世凱於1895年12月16日前往小站鎮接管定武軍。雖然在朝鮮期間與日本發生直接衝突,甲午一戰日本攫取了中國重大權益,但是在這時他卻開始鼓動全軍學習日軍作風。袁世凱擔心如果不採取果斷措施,「橫逆以來,日益滋甚,蠶食鯨吞,不堪設想」。 如何把朝廷過半軍隊轉變為自己的私兵?袁世凱小站練兵五步做到了 2017-12-09 袁世凱是1895年底奉旨接替胡炳桑主持小站練兵工作的。小站練兵可以認為是袁世凱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正是小站練兵後,袁世凱手中握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武裝力量。手中有兵,袁世凱才有了左右晚清政局走向的能力。 5位總統,9位總理,30餘位上將在這裏發跡,堪稱最牛小鎮 2017-09-24 天津市小站鎮,是位於天津市東南部,臨近渤海的一個小鎮。進可攻,退可守,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清末,清軍在馬廠至新城間修築一條馬新大道,每20公里設置一個的驛站,5公里設置一個小的驛站,所以這裏就取名小站鎮。公元1895年,袁世凱負責在小站操練新軍。 王士珍的「三不」警言: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撫不愧心 2017-03-06 在中國近代史上,「北洋三傑」的稱號,絕對赫赫有名。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分別被稱為袁世凱手下你的龍虎狗。北洋之龍王士珍曾被袁世凱譽為「北洋第一軍事天才」,榮祿也如此評價:「此人負治國之才,不第長於軍事也。」然而,相對其他兩人,他取得的成就,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Cantonese Patriot的第一次反恐戰爭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Follow Feb 9 · 8 min read 1924年8月9日,孙文、蒋介石扣押广州商团军械。 “广州商团是粤商维持公安会(前身为一九零七年冬成立的粤商自治会)为维持地方公安而倡办的。清末至民初,官兵为暴于民,盗匪出没城乡,白昼抢劫。殷商巨贾为保护商场和资本家的生命财产,遂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商团,购枪自卫。最初参加的,只有四十人。龙济光踞粤时,济军与劫匪伙同作恶,时入民家搜查,乘机抢劫财物,还经常调戏妇女。商团以警察不敢干涉,乃穿制服荷枪出巡。一般商人们既信不过警察,也信不过防军,认为商团确能收自卫之效,参加者越来越多。在桂系军阀统治广东时期,除设在西瓜园的商团总部外,老城、新城、东南关、西关、河南都设有分团,而以西关方面为多。至一九二一年,商团军已发展到四百多人。 加入商团的商店,要出资购置枪枝、子弹、服装,并派出人员参加商团军。每一个商团军成员都另有一个人充当后备。成员都是资本家、老板或少老板、司理、掌柜之类,后来也有出钱雇人代替的。商团除了操练外,还要维持市面秩序。各分团规定分段出巡,每队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有时捉到小偷、劫匪,就送到公安局去处理。商团和劫匪直接驳火,打起来的时候也有。一九二一年以后,广州商团与佛山、顺德、九江、乐从以至江门各地商团组织联团,联团间架了专线电话,还互相派队巡逻,乡与乡间,设有擂鼓,互通声气,俨然成地方武装的性质。由于当时军队频频调防,调防以后的真空期间,商团是起了维持地方治安作用的。” “陈(廉伯)在粤商维持公安会成立时(一九一二),担任理财课主任。此后七八年间,他利用汇丰买办身份,勾结军阀、官僚、殷商、士绅,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增值财富。其手法有:(一)为殷商们在汇丰开特别账户,办信用抵押贷款、减费汇兑、高息存款等,为汇丰多赚放款利息和吸收大量存款。他既为主子效了忠,自己也趁机捞一大把,而殷商们通过陈的帮助得到周转(实际是趸积居奇)的资金,便对陈推崇备至。(二)趁清末民初政局频频变动、官僚渴欲得到外国庇护以保存其财产的机会,由汇丰代管官僚产业契据,并存入其金砖、外币。汇丰赚了钱,进一步操纵了清国官场,官僚们得到护符,感激陈之德,陈遂开拓了和官场勾结的道路。(三)和统治广东的军阀相勾结,与龙济光、萨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