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赵晓阳: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早期文字贡献者谢洪赉及著述

赵晓阳: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早期文字贡献者谢洪赉及著述 https://modernchina.org/4961.html 杜亞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9C%E4%BA%9A%E6%B3%89 崇文书院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书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87%E6%96%87%E4%B9%A6%E9%99%A2/20139253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陆荣廷(1859年8月13日-1928年11月6日 [1] ),中华民国旧桂系军阀领袖。 广西南宁武鸣县,时人称“陆武鸣”,游勇出身。辛亥革命时,被举为副都督;逼走沈秉坤、王芝祥,当上广西都督。又分化瓦解中国同盟会,镇压革命分子,起用旧官僚,建立起旧桂系对广西的统治。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

陆荣廷 编辑 讨论4 上传视频 陆荣廷(1859年8月13日-1928年11月6日 [1] ),中华民国旧桂系军阀领袖。壮族,原名亚宋,字干卿,小名阿发, [2] 广西南宁武鸣县宁武镇雄孟村人,时人称“陆武鸣”,游勇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清朝招抚,编为健字前营。因镇压会党卖力,历任管带、督带、分统、统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报称驱逐革命军,克复镇南关(今友谊关),升左江镇总兵。宣统三年(1911年)授广西提督。辛亥革命时,被举为副都督;逼走沈秉坤、王芝祥,当上广西都督。又分化瓦解中国同盟会,镇压革命分子,起用旧官僚,建立起旧桂系对广西的统治。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被授予宁武将军、耀武上将军衔。护国战争前,因同袁世凯的矛盾激化,密谋讨袁。参加组织两广护国军务院,任抚军。旋任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桂系势力扩张到广东。护法运动开始,欢迎孙中山南下广州,陆任广州军政府粤湘桂联军元帅,并出兵攻占湖南抗击北军南侵。民国九年(1920年)驻闽粤军和广东民军将桂系驱逐出粤境。翌年孙中山命粤、滇、赣各军入桂讨陆,陆嫡系谭浩明部退往桂西继续抵抗。 民国十二年(1923年)乘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粤军撤退,卷土重回广西。后逃离广西下野,寓居上海,后移居苏州。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病逝于上海,享年70岁。民国十八年(1929年)灵柩运回广西,葬于武鸣区城西的狮子山。 中文名陆荣廷别 名陆亚宋、陆特宋、陆干卿、陆武鸣、陆宁武国 籍中国民 族壮族出生日期1859年8月13日逝世日期1928年11月6日职 业广西都督、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主要成就统治广西,成为旧桂系军阀首领 参与护国讨袁战争 就任粤湘桂联军元帅(旧桂系集团首领)出生地南宁武鸣县逝世地上海葬 地武鸣区城西狮子山 目录 1 人物生平 ▪ 早年艰辛 ▪ 龙州立足 ▪ 抗法清匪 ▪ 桂省军职 ▪ 都督广西 ▪ 反袁讨逆 ▪ 护法混战 ▪ 下野去世 2 为政举措 ▪ 政治 ▪ 军事 ▪ 经济 3 人物评价 4 轶事典故 ▪ 荣廷睇相 ▪ 武鸣县名 ▪ 百姓印象 ▪ 无有遗产 5 人物荣誉 6 亲属成员 7 后世纪念 ▪ 墓地 ▪ 故居 8 生年争议 人物生平编辑 早年艰辛 清咸丰九年(1859年) 农历七月十五日(公历8月13日), [1] 陆荣廷生于广西武鸣县垒雄村(今南宁市武鸣区...

《纽约时报》晚清史 :晚清铁腕袁世凯采访录

《纽约时报》晚清史 :晚清铁腕袁世凯采访录 2019-07-02 17:05 来源:澎湃新闻 湃客 字号 当代中国出版社 +关注 1908年6月14日   托马斯·F.米拉德   北京,4月20日讯 在西方人的眼里,长期以来代表大清国形象的,只是从四万万芸芸众生中站出来而非常突出和确定的几个人而已。正是这些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许能够开辟出一条道路,以迎来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对于关注和研究远东问题的人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认真对待这些人。大清国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仍保持着名义上的主权,并且在外来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叫嚣声中继续下去。大清国的领土组成现在处于这样一种境况:她可以全部被分割,在日本和欧洲列强之间重新分配;或者,在公正和富于同情心的外部力量鼓励和援助下,成功地改革陈旧体制,沿着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向前进,做自己民族命运的主人。然而,不管出现哪种情况,清国人本身的愿望都至关重要,而这也就引起人们对清国当代政治人物的人格和个性的关注。 袁世凯是这些人物中非常突出的一位,他也确实在这些趋向进步的高层官员中被推认为第一。虽然他步入政界已经超过30年,但只是在过去的10年里,他才成为这个国家的要员,并且在过去的三到四年里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声望。 学生时代的袁世凯虽然有从政的抱负,也努力通过了各项考试,但他并不是特别有才气。其后的多年里,他主要从事军务。在大清国的所有官员里,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的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他展示出了这样的一种才能,即详尽而精当地重组和指挥了朝鲜的军队,并且在日清战争前不久,他还作为清国官员居住在汉城。他参加了这场对清国人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的战争,然而,他的声誉和威望并未受到多大损伤。这表明袁是一个具有异常才智的人。 改革的事业:李鸿章遗留下的使命 从青年时代起,袁世凯就受到李鸿章的鼓励和呵护。李鸿章发现了袁世凯异常的秉性,并且袁早期的进步也归结为受到这位清国著名政治家的影响。现在,袁世凯成了李鸿章的真正接班人。李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仍然隐约地发挥着巨大的影响。1901年在他去世之前,我曾和他有过短暂的谈话,他的头脑非常清醒并且仍然关注着国家的未来。在生命处于弥留之际,他把一些年轻人召到床前(其中就有袁世凯),并把改革大清国的使命交到了他们的手中。当把...

李志茗:赵凤昌如何调停宋教仁案

李志茗:赵凤昌如何调停宋教仁案 李志茗 2019-06-23 15:59 字号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暗杀,两天后伤重不治,黄兴第一时间通知了赵凤昌:“竹君先生大鉴:钝兄被刺,想已详悉,痛于今晨四时四十七分绝命。知注,特此飞闻。弟兴启。二十二日。”这就是著名的“宋案”,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各种议论猜测铺天盖地。当时张謇刚好在上海,立即走访黄兴,了解国民党方面的反应。国民党3月3日刚由同盟会改组而成,黄兴任协理。黄兴很悲愤,表达两个意愿:“第一、以国家为前提;第二、要死者明白。”但张謇似乎没有就此突发重大事件与赵凤昌面谈,而是通过函电交流。24日,他致函赵凤昌: 竹公鉴:顷计电达。遁初以调和南北慷慨自任,无端被害,此必有不欲南北调和者。乱人横行如此,世岂可问!拟挽以联云:“何人忍贼来君叔,举世谁为鲁仲连?”不知联寄何所?想公亦必伤悼之也。 来君叔为东汉名将来歙,鲁仲连乃战国时期的辩论家,史称他们都是排忧解难、讲求信义的仁人君子。张謇以来歙鲁仲连来比拟宋教仁,说明对他的评价很高。尤其在当时南北猜忌、成见很深的背景下,革命党人中像宋教仁这样能够不受党见困扰,相对理性,愿意往来游说、调和南北的人比较少见,所以为他的不幸罹难表示可惜。据说袁世凯得到此消息后,也惊愕地说:“确矣,这是怎么好?国民党失去遁初,少了一个大主脑,以后越难说话。”可见,张、袁看法惊人相似。 宋教仁 宋教仁被刺后,袁世凯责成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办理该案。凶手很快抓到,搜出证据牵涉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时赵秉钧为内阁总理兼内务部部长,袁世凯不免怀疑是赵秉钧指使,“而赵以洪时往袁府,亦疑袁授意”。连北京政府内部都不淡定,总统和总理互相怀疑,外部就更别提了,各种说法甚嚣尘上,有认为是同盟会自相残杀的,也有怀疑冯国璋是主谋,当然更多的则指向政府,特别国民党中很多人直斥袁世凯为罪魁祸首。 3月25日,程德全到上海,前往黄兴公馆商谈宋教仁被刺案,赵凤昌与刚从日本赶回国的孙中山等也参加。次日,孙中山对来访的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谈起宋案:“昨晨返沪以来,根据所收到之报道,其数虽少,而出自袁世凯主使之证据,历然在目。……袁以大总统之高位,尚用此种卑劣手段,实所不能容忍。”基于国民党对袁世凯的不信任和激烈反应,30日,程德全、应德闳、张謇均至南阳路10号赵凤昌家秘密会议,“商办宋案”。会议的内容不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