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学校。于1897年1月由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正式呈报立案、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在长沙创办。戊戌变法失败后,时务学堂先后更名为求实书院、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湖南省城大学堂与改制后的岳麓书院合并,组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时务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学校。于1897年1月由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正式呈报立案、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在长沙创办。戊戌变法失败后,时务学堂先后更名为求实书院、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湖南省城大学堂与改制后的岳麓书院合并,组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提调(校长):熊希龄
中文总教习:梁启超
西文总教习:李维格
西文分教习:王史
数学教习:许奎垣
时务学堂从创办到停办,历时不到一年,只招考过三次。光绪二十三年(1897)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招考,录取学生四十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一日,时务学堂第二次招考,录取内课生三十名,外课生十八名,附课生七名。闰三月,又录取第三期学生,其中内课生四十六名,外课生五十二名,各送北洋学生十名。录取学生总数只有两百名左右,却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大多集中于第一班的四十人中。杨树达曾经评价道:“一千九百年庚子反清之役,民四倒袁之役,皆时务师生合力为之,以一短命之学堂而能有如此事业者,古今罕见也。” [3]
蔡锷:云南都督,护国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方鼎英:黄埔军校代校长兼教育长。
李炳寰、林圭、田邦璇、蔡仲浩、唐才质、唐才中:自立军起义烈士。
梁启超曾多次说:“新旧之哄,起于湘而波动于京师。”“十八行省中,湖南人气最可用”“予在时务学堂虽仅半年,所得高材生甚多,自我亡命赴日,一班四十人有十一人随我俱去,后唐先生才常在汉口实行革命,十一人中死难八人!”毛泽东也说过:“湖南之有学校,应推原戊戌春季的时务学堂。时务以短促的寿命,却养成了若干勇敢有为的青年。”1895年开始的湖南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2020-08-2720阅读4492
-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广告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