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新年後,11歲的蔣廷黻進入長沙明德小學就讀,一學期後,在秋天轉入美北長老會在湘潭辦的益智學堂,在那裡深受美國傳教士林格爾夫婦(William and Jean Lingle)的影響。1911年春,蔣廷黻染病,因此受洗加入基督教。
1912年1月,蔣廷黻和長兄一起搭乘郵輪前往美國舊金山,2月21日抵美
1918年獲得文學士學位。7月,在紐約短暫受訓一個星期後便赴法國為軍工廠的華工服務,主要是教工人們法語,介紹休閒的遊戲,還有為他們寫信之類的事。巴黎和會召開的時候,他也多次到巴黎從朋友處獲得一些有關會議的報告。
1923年3月,蔣廷黻回國在上海稍作停留,就到天津南開大學任西洋史教授。7月10日,到橫濱迎接唐玉瑞,並結婚。1923年12月,回家探親。1925年,受陝西省長劉鎮華邀請到西北大學教暑期班。1927年夏,北伐基本結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他和何廉到上海、杭州、南京遊歷。1928年夏,張伯苓組織了滿洲調查圖,他也隨團參訪了瀋陽、吉林等城市。
1929年5月,受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邀請,到清華歷史系任系主任。羅家倫也是哥大校友,他們在上學時期就已結下友誼,經常討論中國史學和研究方法的問題。1931年12月,九一八事變後,蔣曾在燕京大學、北大、清華做了演講。他認為『不能把後見之明當成是先見之明』,他同意顧維鈞劃中立區的觀點,希望將這個事件局部化。1932年5月22日,蔣廷黻與胡適等人共同創辦《獨立評論》雜誌。1934年暑假,他獲得清華的補助到歐洲訪學。8月16日,他從北平動身前往莫斯科,11月10日,回國。1935年3月,到英國蒐集有關中國的資料。9月,他返回清華任教。11月,他在南京會見蔣中正。
從政[編輯]
1935年12月,蔣廷黻離開清華大學,以非中國國民黨員的學者身分加入國民政府,任行政院政務處長。1936年8月26日,他被任命為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1938年1月1日,駐蘇大使蔣廷黻奉召回國,5月12日,復任政務處長[2]:5726。1941年秋,代理行政院秘書長。1943年10月21日,離開重慶赴美出席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簡稱「聯總」)的成立,1944年6月19日,就到大西洋城參加籌辦會議,並主持第一委員會,7月,與孔祥熙一同出席布雷頓森林會議;年底11月1日回重慶後提案成立行政院善後救濟署(簡稱「行總」)任署長,之後的一年,聯總不斷削減對中國資助的預算,財政部和中央銀行也對其阻撓,宋子文更是想要讓行總的執行長劉鴻生架空蔣廷黻。1946年10月1日,被解除行總署長的職務,之後他賦閒在上海常和朋友討論另外組黨的事。
1947年5月22日,國民政府特派蔣廷黻為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代表團首席代表[2]:8359。6月17日,聯合國遠東經濟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上海開幕,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印度、澳洲、菲律賓、暹羅、荷蘭10國代表到會,蔣廷黻被推為主席;6月25日會議閉幕[2]:8372。8月2日,國民政府特派蔣廷黻暫代常駐聯合國代表兼安理會代表[2]:8393。
1948年4月21日,駐聯合國代表兼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代表蔣廷黻,代表中國政府在《關稅貿易協定》之《暫行實施議定書》上簽字[2]:8579。11月6日,蔣廷黻會晤馬歇爾,請求美國派一特別軍事代表團到中國,並由美國軍官指揮中國軍隊作戰,未獲馬歇爾同意[2]:8720。11月9日,蔣廷黻再就此事會晤馬歇爾[2]:872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