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宗堯[編輯]
溫宗堯 | |
---|---|
出生 | 1876年 大清 |
逝世 | 1946年(69-70歲) 中華民國南京 |
職業 |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汪精衛) |
溫宗堯(1876年-1946年)[1],字欽甫,廣東省廣州府新寧縣(今台山市)人,清朝末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清末的活動[編輯]
溫宗堯早年入香港官辦中央書院,和孫文是校友。[2]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參加興中會,成為革命派。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入天津的北洋大學堂學習,畢業後到皇仁書院(香港官辦中央書院改稱)任英語教師。後來,任英國通商條約委員馮克伊的秘書。[3][4][5][6]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7月,溫宗堯就任變法派的唐才常組織的自立軍駐上海外交代表。同年8月,唐的自立軍起義失敗,唐被處決,溫宗堯逃往中國南方。其後,歷任兩廣洋務局局長、廣東電話局總辦、廣東將弁學堂總辦、江蘇候補道。1904年(光緒三十年),作為英藏訂約副大臣唐紹儀的隨從訪問印度。同年8月歸國,在兩廣總督岑春煊手下負責外交事務。[7][4][5][6]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溫宗堯任駐藏幫辦大臣,駐拉薩辦事。當時,為強化對西藏的治理,在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支援下,清廷命鍾穎率川軍入藏。1910年(宣統二年),第十三世達賴喇嘛不滿川軍入藏而出走英屬印度,駐藏辦事大臣聯豫向朝廷奏報,清廷遂革除其達賴喇嘛的名號。溫宗堯進行事後處理後轉任內地,歷任兩江總督署洋務顧問、外務部參議。[8][4][5][6]
民國初期的活動[編輯]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之際,溫宗堯列名伍廷芳、張謇等人支持共和的電文。1912年(民國元年)1月後,溫宗堯任議和參贊、上海通商交涉使、湖北軍政府外交代表。此外,還擔任統一黨參事。不久,溫宗堯同岑春煊等人組織國民公黨,溫宗堯任副會長。同年8月,宋教仁主導的國民黨成立,溫宗堯任參議。1915年(民國4年)12月爆發的護國戰爭中,溫宗堯參加了討伐袁世凱的活動。1916年(民國5年)5月1日,在廣東省肇慶成立了兩廣都司令部(都司令為岑春煊),溫宗堯任外交局長。5月8日,中華民國軍務院成立,溫宗堯、王寵惠任外交副使(外交正使為唐紹儀)。[9][10][5][6]
1917年(民國6年)7月,孫文發動護法運動,溫宗堯隨其赴廣州。但是,溫宗堯、岑春煊支持政學派,與孫文對立。1918年(民國7年)5月,大元帥制改為7總裁制,陸榮廷以舊桂系為後盾,推舉岑春煊任主席總裁,孫文、唐紹儀、伍廷芳對此反感而離去。1920年(民國9年)4月,在岑春煊主導下,罷免了伍廷芳的外交部長兼財務部長職務,任命溫宗堯繼任外交部長。[11]5月,為接替孫文、唐紹儀、伍廷芳,溫宗堯、熊克武(川軍)、劉顯世(黔軍)出任總裁。[11][12][13][5][14]
6月,孫文、唐紹儀、伍廷芳以及唐繼堯(總裁、滇系)發表了軍政府分立的宣言。此後,岑春煊、陸榮廷、溫宗堯等人處於劣勢。同年10月,因受到支持孫文派的陳炯明的粵軍攻撃,岑春煊、陸榮廷、溫宗堯等人被迫下野。後來,溫宗堯赴上海隱居。[15][5][16]
維新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的活動[編輯]
1938年(民國27年)2月,溫宗堯同日本方面接觸,開始和梁鴻志組織親日政府。溫宗堯試圖擁立以前的上司唐紹儀為親日政府領袖,但唐紹儀態度消極,事實上拒絶了溫宗堯的提議。[17]儘管如此,溫宗堯和梁鴻志依然推進政府組織的準備工作。同年3月,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溫宗堯任立法院院長。[18][13][5][16]
1940年(民國29年)3月,汪兆銘(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溫宗堯就任司法院院長兼中央政治委員會當然委員。此後,歷任憲政實施委員會常務委員、東亞聯盟中國總會常務理事、時局策進委員會副委員長。日本投降後的1945年(民國34年)9月27日,溫宗堯在上海被國民政府逮捕。翌年7月8日,以漢奸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同年中在南京獄中病逝。享年71歲。[19][13][5]
著作[編輯]
- 《誅蔣救國論:告知全世界》
- 《中日事變各要點詳論》
- 《新中國的建設》
- 《告新東亞的各民族》
注釋[編輯]
- ^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p.859; 徐主編(2007)、2072頁; 劉國銘主編(2005)、2163頁; 東亜問題調査會編(1941)、26頁均作1876年生。邵(2005)、718頁作1867年5月21日(清同治6年4月18日)生。徐主編(2007)、2073頁,劉國銘主編(2005)、2163頁作1946年卒。邵(2005)、726頁作1947年(民國36年)11月30日卒。
- ^ 以下主要根據邵(2005)的記述。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的記述則在事件的發生年及發生次序等方面與邵有異同。
- ^ 邵(2005)、718頁。
- ^ 4.04.1 4.2徐主編(2007)、2072頁。
- ^ 5.05.1 5.25.3 5.4 5.55.6 5.7 劉國銘主編(2005)、2163頁。
- ^ 6.06.1 6.26.3 東亜問題調査會編(1941)、26頁。
- ^ 邵(2005)、718-719頁。
- ^ 邵(2005)、719-720頁。
- ^ 邵(2005)、720-721頁。
- ^ 徐主編(2007)、2072-2073頁。
- ^ 11.011.1邵(2005)、722頁、劉壽林等編(1995)、1406頁作此。但是,劉壽林等編(1995)的「中華民國軍政府職官表」(139頁)以及郭主編(1990)的「軍政府總裁會議」(371頁)均有溫宗堯就任總裁的記載,而劉壽林等編(1995)、139頁以及郭主編(1990)的「政務院曁行政各部(1918.5-1921.5)」(372頁)沒有溫宗堯就任外務部長的記載。
- ^ 邵(2005)、721-722頁。
- ^ 13.013.113.2 徐主編(2007)、2073頁。
- ^ 東亜問題調査會編(1941)、26-27頁。
- ^ 邵(2005)、722-723頁。
- ^ 16.016.1東亜問題調査會編(1941)、27頁。
- ^ 儘管如此,同年9月30日,因恐唐紹儀內通日本,中國國民黨的軍統局暗殺了唐紹儀。
- ^ 邵(2005)、723-724頁。
- ^ 邵(2005)、724-726頁。
參考文獻[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溫宗堯 |
- 邵桂花「溫宗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2卷. 中華書局. 2005. ISBN 7-101-02993-0.
-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餘子道等. 汪偽政权全史 下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ISBN 7-208-06486-5.
- 郭卿友主編. 中華民国時期軍政職官誌 下.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26-00582-4.
- 東亜問題調査會. 最新支那要人伝. 朝日新聞社. 1941.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 |||
---|---|---|---|
南京國民政府(汪精衛政權)
|
- 1876年出生
- 1946年逝世
- 溫姓
- 台山人
- 駐藏大臣
- 護國軍將領
-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人物
- 與大日本帝國合作的中國人
- 中華民國外交部特派駐滬交涉員
- 汪精衛政權人物
-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汪精衛政權)
-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汪精衛政權)
- 温宗尧
- 中国
- 汉族
- 1876年
- 1947年
- 广东台山
目录
温宗尧(1876—1947),字钦甫,广东台山人。近代汉奸。历任驻藏参赞大臣、广东军政府外长、政务总裁、汪精卫政府司法院长。早年任香港皇仁府院英文教员,1890年与杨衢云等共组辅仁文社,研讨时政,主张革新。这个辅仁文社是香港基督徒杨衢云、谢缵泰、何汝明、温宗尧联合其他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于1892年组成,其宗旨为“开通民智,研究新学”,是最早鼓吹革命的正式组织,比兴中会早两三年。温宗尧1900年参与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任自立军驻上海外交代表。是年秋,秦力山在大通举兵失败,逃至沪,温使王宠惠匿秦于南洋公学。岑春煊幕府,历任两广洋务局总办、广东电话局总办、广东将弁学堂总办、英藏订约副大臣、驻藏参赞大臣。曾参与镇压广东保路运动,引起公愤。1906年温宗尧在两广总督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在沪佐伍廷芳任革命军政府副代表,协助伍进行南北议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交代表。后任驻沪通商交涉使。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5团体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温宗尧出席并 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沈秉堃、王传炯、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松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徐谦、王善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蒋翊武、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1916年3月,偕岑春煊由港入粤,参与肇庆护国军务院的筹组工作,支持反袁护国运动。1916年5月,任肇庆军务院外交副使,参加“护国运动”。后曾任军务院外交副使、1917年12月,广东军政府外交部长、1918年5月,军政府总裁等职。1920年10月,辞去政务总裁职务。抗日战争时期,依附日寇,充当汉奸。任南京梁鸿志伪政权维新政府立法院院长,参与和日本华中驻屯军签订一切条约的活动,出卖国家权益。1939年7月参与汪精卫的所谓“和平运动”,力主与日、德、意法西斯结盟。1939年8月,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6月以汉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47年11月19日,病死狱中,终年71岁。 [1]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搜索发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