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良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41页(468字)
【生卒】:1868-1900
【介绍】:
原名良吉,号子渔,日本青森县弘前市人。
早年就读于青森县立师范学校,后入东京水产讲习所学习,毕业后供职于北海道昆布会社(海带公司)。1890年被派往上海支店工作。中日甲午战争时被征为日本陆军通译官,先后在辽东、台湾工作。戊戌政变时护送王照逃亡日本。1899年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志愿襄助其革命事业。次年春任南京同文书院教授兼干事,参与筹划惠州起义。9月偕孙赴台湾访日本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获得由台湾向广东革命党人接济军火的许可。10月惠州起义发动,因从台湾运军械入厦门援助起义军的计划失败,受孙委托前往惠州三多祝前线晤郑士良,传达自决进止的命令。随起义军撤退,途中遭遇清军,在激战中阵亡(一说归途迷路,被清军捕获杀害)。孙多次表示缅怀之情,称之为“外国义士为中国共和牺牲者之第一人”,立一纪念碑于惠州。1913年2月27日参加追悼山田良政纪念会,手撰碑文志哀。1919年9月胞弟山田纯三郎拟在家乡弦前菩提寺为其建碑,孙又应约书写山田良政君建碑纪念词。
山田纯三郎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44页(335字)
【生卒】:1876-1960
【介绍】:
字子纯,日本青森县弘前市人。
山田良政之弟。三井物产会社、南满铁道会社职员。
曾任满铁驻上海办事员。加入黑龙会。
山田良政死后追随孙中山。武昌起义后与宫崎寅藏等从日本赶至香港迎候孙,随孙抵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协助孙向日本三井等财阀联系借款。中华革命党时期对孙的革命活动帮助尤多,数次奉孙命来华联络讨袁军,任中华革命党上海机关报《民国日报》社长,为筹集讨袁军军费尽力。
随后仍和孙保持联系,参加孙的逝世悼念和奉安大典的活动。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其为革命奔走始终不懈者”,则有山田兄弟等。1932年任江南正报社长、上海日语专修学校校长。1944年任上海大东学院院长。
1960年病逝。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