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 - 孙中山辞典 - 岁年网 (suinian.com)
【生卒】:1878-1912
【介绍】:
字焕卿,笔名汉思、巽言,别号匋耳山人,自称会稽先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十五岁时接触新学书报,萌发反清救国思想。1900年两次潜入北京谋刺慈禧太后。
1902年留学日本东京清华学校。次年与黄兴等组织军国民教育会。
1904年回浙江,联络金、衢、严、处、温、台六府会党。与蔡无培等在上海发起组织光复会,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1905年与徐锡麟等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培养革命骨干。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次年被推为《民报》主编。9月赴南洋筹款,向孙中山提出拨款3000元作《民报》经费和筹款5万元“回浙办事”,因孙手头拮据无法应允,乃愤然独行其是,用光复会名义自行募捐。
11月发布《孙文罪状》,掀起第二次倒孙风潮。1910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推章炳麟为会长,自任副会长。
这种分裂行为及其影响,使孙等革命党人感到痛心,进行过批评。武昌起义后回上海筹划响应。1912年1月14日被沪军都督陈其美派人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
次日,不明真相的孙致电陈,说“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钜功,猝遭惨祸,可为我民国前途痛悼”,令“由沪督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
着作编为《陶成章集》。
倒孙风潮 - 孙中山辞典 - 岁年网 (suinian.com)
倒孙风潮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644页(339字)
1907-1909年中国同盟会内部先后掀起两次反对孙中山的风潮。
1907年6月章炳麟等在日本东京就潮、惠起义失败及孙中山离开日本前分配赠款事攻击孙,催逼代理庶务刘揆一召开同盟会大会,罢免孙的总理职务,改选黄兴继任。刘维持同盟会的团结,力排此议。在香港的黄兴致函东京同盟会员,表示“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刘劝孙向同盟会本部引咎道歉,被孙拒绝。
1909年9-10月陶成章等发布《孙文罪状》,要求同盟会本部开会讨论,开除孙的总理职务。黄断然拒绝陶的无理要求,为孙辩诬;富有正义感的革命党人以确凿事实驳斥陶的诽谤。
孙对同盟会两次内讧,虽感痛心气愤,但他志不稍懈,坚持反清斗争,并对前途充满信心。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