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澜_百度百科 (baidu.com),投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
朱庆澜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姜登选
姜登选,字超六,1881年生于河北南宫县。1904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留学期间,思想活跃,与黄兴、程潜等过从甚密,同年加入“同志会”,后又加入“同盟会”。回国后,被四川总督赵尔巽派往成都第33混成协,在朱庆澜部充任工兵营管带(营长)。1910年,赵尔巽委派朱庆澜筹建四川陆军第17镇,朱庆澜任统制官,姜登选任正参谋。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各地纷纷宣告独立,朱庆澜被推举为四川军政府副都督,后受到川籍士官的排挤,姜登选始终站在朱庆澜一边。
民国初年,姜登选投靠贵州都督杨荩诚门下,任贵州第1师参谋长。1916年,朱庆澜任黑龙江省督军时,又把姜登选调到自己身边,任黑龙江督军署参谋和。,晋升为陆军少将。1917年,朱庆澜任广东省省长,姜登选受朱庆澜的信任,随他到广州参赞军务。时人称朱庆澜与姜登选的关系如“父子密切”,形影不离。当朱庆澜支持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后,退出广东,姜登选又随朱庆澜北上。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军阀开始改造旧军队,大量选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姜登选此时投入奉军。在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以姜登选为核心,大力收罗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势力日大”。姜登选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第二次直奉战争,姜登选任第1军军长。在攻打九门口人事任命上,姜登选与郭松龄发生激烈矛盾。姜登选派韩麟春向张作霖告状,要求对郭松龄以军法论处。从此,二人结下深仇。战争结束后,姜登选受到张作霖的重用,当上了安徽督办,一跃而成封疆大吏。可是好景不常,即被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击败,退出安徽。
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反奉,在滦州发生兵变,恰巧姜登选由天津赴奉天途经滦州,被郭松龄软禁起来。姜登选拒绝与郭松龄一起反奉,而遭郭松龄杀害,时年44岁。郭松龄枪杀姜登选后,特发通电,内称“将姜登选在滦州枪决,以为穷兵黩武者戒。”姜登选在奉军中为人“温厚和平”,杀姜登选暴露了郭松龄无容人之雅量,激怒了一些奉军将领。张作霖为表彰姜登选的忠诚,在沈阳城西南风雨坛,为其修筑祠堂一座,叫“姜公祠”。(曲香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