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黄复生(1883—1948),原名黄树中,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市龙市镇,

黄复生 (民国时期著名革命家) 编辑 黄复生(1883—1948),原名黄树中,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市龙市镇,1904年毕业于泸州川南经纬学堂,成年后东渡扶桑,学习印刷。1905年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派遣,在日本横滨学习化学,研制炸弹。1907年初,奉派回川组织革命活动,一度任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在川南永宁组织起义。 民国成立后,历任参议会议员,南京临时政府印铸局长、川东道尹、四川省代省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政府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1948年10月1日病逝于重庆,追赠陆军上将,享年65岁。 本 名黄复生别 称黄树中(原名)所处时代民国出生地四川隆昌龙市镇出生时间1883年去世时间1948年10月1日主要成就四川省代省长、国民政府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陆军上将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人物生平 3 姓名来历 4 人物纪念 人物简介编辑 黄复生(1883-1948),四川隆昌市龙市镇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任四川分会会长兼《民报》经理,是在天津成立京津同盟会的主要人员之一。先后策划参与刺杀清朝重臣端方、庆亲王奕劻、摄政王载沣及袁世凯爪牙徐宝山、郑汝成等六次暗杀行动,两次被捕入狱。 民国成立后,历任参议会议员,南京临时政府印铸局长、川东道尹、四川省代省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政府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1948年10月1日病逝于重庆,追赠陆军上将,享年65岁。 人物生平编辑 初入泸州川南经纬学堂,为寻求救国之道与同学黄方等十余人组织了“输新社”,毕业后其又东渡日本,进入宏文学院和东京株式会社学习工科,继续寻找兴国之路。在此期间结识了孙中山等人,在中山先生革命理念的感召下,遂决意追随先生献身革命,成为了首批同盟会的成员,且深得中山先生的赞赏,先生称之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隆昌人”。后被推举为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后为革命需要,再次赴日学习炸药制造技术。回国后,为尽快完成“永宁首义”的准备工作,在泸州兴隆场加紧了炸弹的研制工作,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引发爆炸,黄复生头部、面部及左手血流如注,左眼几近失明,在众人的全力抢救下得以挽回性命,为纪念这次死而复生,更为继续坚定革命信念,“舍生取义,死而后生”,故从此更名黄复生。这场震撼清廷,惊动慈禧太后的“兴隆场爆炸案”引起了清廷的极度恐慌,清廷派出大批鹰犬捕杀革命者,黄复生等人因走避及时得以幸免。 劫后余生,黄复生更是义无反顾走上了对封建统治政府摧枯拉朽的“爆炸革命”之路。从1909至1914年6年中,他与汪精卫、喻培伦、陈璧君、彭家珍等人,先后对封建势力代表载洵、载涛、端方、良弼等多次实施谋炸行动,有力地震慑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是1910年,与汪精卫、喻培伦等人在北京拟炸摄政王,虽故知“此行无论事之成否,皆必无生还之望”,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行动之中,后虽未成功但无疑又给了封建政权统治当头一击。 1909年冬,黄复生与汪精卫、喻培伦等人在北京琉璃厂大街开设“守真”照相馆为掩护,筹划行刺,觅得烟袋斜街“甘水桥”乃摄政王载沣上朝的必经之路。1910年2月22日夜11时许,黄、喻二人将照相用之巨帕包裹地雷,埋入坑中,牵电线至阴沟洞口。黄留下“观其究竟”,隐于树后,“见一人持灯笼向桥下寻觅,俄顷而去”,而后欲将电线等物收回,然又闻脚步声,随即将相关物件全埋入坑中,又隐于树后,见三人持灯笼在桥下寻觅良久。黄复生见事不成,怏怏而归,时已午夜二时。 黄复生在事发被抓后,大义凛然,慷慨自陈“唯我做此事,生死固早已置之于度外,为国家人民谋幸福,死亦兮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抛弃孙中山联俄联共方针,而黄复生坚持孙中山的策略,矢志不与合作。此后,黄复生由国民党执委(核心层)降到委员,再降为国民政府委员后,1936年中风致半身不遂,成了闲居的顾问。那时的黄复生仅每周一坐1个多小时的轿子去重庆参加国民政府为孙中山先生做的纪念周。 黄复生订阅《大公报》、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和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听收音机,经常与孙子孙女们谈论时政,讲历史故事。 1946年,病痛弥重的黄复生在重庆成立辛亥革命同志联谊会,以维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内战,实现和平。会员近百人。 1948年10月1日,黄复生病逝,终年65岁。辛亥革命同志联谊会也随之解体。 [1] 姓名来历编辑 1905年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派遣,在日本横滨学习化学,研制炸弹。1907年初,奉派回川组织革命活动,一度任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在川南永宁组织起义,研制炸弹时,炸弹意外爆炸,头部、面部及左手血流如注,左眼几近失明,在众人的全力抢救下得以挽回性命,为纪念这次死而复生,更为继续坚定革命信念,“舍生取义,死而后生”,故从此更名黄复生。从此,他毕生与炸弹为伍,决绝地走上自己的炸弹革命之路。 [2] 人物纪念编辑 2008年,为纪念这位革命先贤,隆昌市龙市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为其修建了黄复生公园,建立了复生史料陈列馆。 寻迹于龙市古镇,信步于斑驳盐道,在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历史仿佛得以重现。“复生桥”、“复生塘”、“复生公园”、“复生路”,以“复生”命名的建筑布局雅致严谨,古镇飘荡着欢歌笑语,岁月的流逝仿佛又将历史荡涤得越发清晰。 参考资料 1. 黄复生:我不仅仅是刺客 .21CN新闻[引用日期2013-12-11] 2. 黄复生:真正的行动者 .中国经济网 学术论文内容来自 贾淑岩,孟素. 抗战时期毛泽东联(词)挽国民党著名人士. 《 CNKI;WanFang 》 , 2012 王大炜. 民国时期成都市长轶事. 《 龙门阵 》 , 2006 张云. 民国元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李根源. 年 王兆辉,王祝康. 民国时期孙中山演讲文献撷英. 《 云南档案 》 , 2013 王仲. 民国时期上海知名品牌及其营销策略探析.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12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陆荣廷(1859年8月13日-1928年11月6日 [1] ),中华民国旧桂系军阀领袖。 广西南宁武鸣县,时人称“陆武鸣”,游勇出身。辛亥革命时,被举为副都督;逼走沈秉坤、王芝祥,当上广西都督。又分化瓦解中国同盟会,镇压革命分子,起用旧官僚,建立起旧桂系对广西的统治。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

陆荣廷 编辑 讨论4 上传视频 陆荣廷(1859年8月13日-1928年11月6日 [1] ),中华民国旧桂系军阀领袖。壮族,原名亚宋,字干卿,小名阿发, [2] 广西南宁武鸣县宁武镇雄孟村人,时人称“陆武鸣”,游勇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清朝招抚,编为健字前营。因镇压会党卖力,历任管带、督带、分统、统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报称驱逐革命军,克复镇南关(今友谊关),升左江镇总兵。宣统三年(1911年)授广西提督。辛亥革命时,被举为副都督;逼走沈秉坤、王芝祥,当上广西都督。又分化瓦解中国同盟会,镇压革命分子,起用旧官僚,建立起旧桂系对广西的统治。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被授予宁武将军、耀武上将军衔。护国战争前,因同袁世凯的矛盾激化,密谋讨袁。参加组织两广护国军务院,任抚军。旋任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桂系势力扩张到广东。护法运动开始,欢迎孙中山南下广州,陆任广州军政府粤湘桂联军元帅,并出兵攻占湖南抗击北军南侵。民国九年(1920年)驻闽粤军和广东民军将桂系驱逐出粤境。翌年孙中山命粤、滇、赣各军入桂讨陆,陆嫡系谭浩明部退往桂西继续抵抗。 民国十二年(1923年)乘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粤军撤退,卷土重回广西。后逃离广西下野,寓居上海,后移居苏州。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病逝于上海,享年70岁。民国十八年(1929年)灵柩运回广西,葬于武鸣区城西的狮子山。 中文名陆荣廷别 名陆亚宋、陆特宋、陆干卿、陆武鸣、陆宁武国 籍中国民 族壮族出生日期1859年8月13日逝世日期1928年11月6日职 业广西都督、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主要成就统治广西,成为旧桂系军阀首领 参与护国讨袁战争 就任粤湘桂联军元帅(旧桂系集团首领)出生地南宁武鸣县逝世地上海葬 地武鸣区城西狮子山 目录 1 人物生平 ▪ 早年艰辛 ▪ 龙州立足 ▪ 抗法清匪 ▪ 桂省军职 ▪ 都督广西 ▪ 反袁讨逆 ▪ 护法混战 ▪ 下野去世 2 为政举措 ▪ 政治 ▪ 军事 ▪ 经济 3 人物评价 4 轶事典故 ▪ 荣廷睇相 ▪ 武鸣县名 ▪ 百姓印象 ▪ 无有遗产 5 人物荣誉 6 亲属成员 7 后世纪念 ▪ 墓地 ▪ 故居 8 生年争议 人物生平编辑 早年艰辛 清咸丰九年(1859年) 农历七月十五日(公历8月13日), [1] 陆荣廷生于广西武鸣县垒雄村(今南宁市武鸣区...

李志茗:赵凤昌如何调停宋教仁案

李志茗:赵凤昌如何调停宋教仁案 李志茗 2019-06-23 15:59 字号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暗杀,两天后伤重不治,黄兴第一时间通知了赵凤昌:“竹君先生大鉴:钝兄被刺,想已详悉,痛于今晨四时四十七分绝命。知注,特此飞闻。弟兴启。二十二日。”这就是著名的“宋案”,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各种议论猜测铺天盖地。当时张謇刚好在上海,立即走访黄兴,了解国民党方面的反应。国民党3月3日刚由同盟会改组而成,黄兴任协理。黄兴很悲愤,表达两个意愿:“第一、以国家为前提;第二、要死者明白。”但张謇似乎没有就此突发重大事件与赵凤昌面谈,而是通过函电交流。24日,他致函赵凤昌: 竹公鉴:顷计电达。遁初以调和南北慷慨自任,无端被害,此必有不欲南北调和者。乱人横行如此,世岂可问!拟挽以联云:“何人忍贼来君叔,举世谁为鲁仲连?”不知联寄何所?想公亦必伤悼之也。 来君叔为东汉名将来歙,鲁仲连乃战国时期的辩论家,史称他们都是排忧解难、讲求信义的仁人君子。张謇以来歙鲁仲连来比拟宋教仁,说明对他的评价很高。尤其在当时南北猜忌、成见很深的背景下,革命党人中像宋教仁这样能够不受党见困扰,相对理性,愿意往来游说、调和南北的人比较少见,所以为他的不幸罹难表示可惜。据说袁世凯得到此消息后,也惊愕地说:“确矣,这是怎么好?国民党失去遁初,少了一个大主脑,以后越难说话。”可见,张、袁看法惊人相似。 宋教仁 宋教仁被刺后,袁世凯责成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办理该案。凶手很快抓到,搜出证据牵涉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时赵秉钧为内阁总理兼内务部部长,袁世凯不免怀疑是赵秉钧指使,“而赵以洪时往袁府,亦疑袁授意”。连北京政府内部都不淡定,总统和总理互相怀疑,外部就更别提了,各种说法甚嚣尘上,有认为是同盟会自相残杀的,也有怀疑冯国璋是主谋,当然更多的则指向政府,特别国民党中很多人直斥袁世凯为罪魁祸首。 3月25日,程德全到上海,前往黄兴公馆商谈宋教仁被刺案,赵凤昌与刚从日本赶回国的孙中山等也参加。次日,孙中山对来访的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谈起宋案:“昨晨返沪以来,根据所收到之报道,其数虽少,而出自袁世凯主使之证据,历然在目。……袁以大总统之高位,尚用此种卑劣手段,实所不能容忍。”基于国民党对袁世凯的不信任和激烈反应,30日,程德全、应德闳、张謇均至南阳路10号赵凤昌家秘密会议,“商办宋案”。会议的内容不得而...
胡瑛 [ 编辑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文介绍的是湖南人,同盟会会员,筹安六君子之一。关于云南军人,请见“ 胡瑛 (云南) ”。 胡瑛 性别 男 出生 1884年   大清 湖南省 桃源县 上乡下白石村 逝世 1933年   中华民国 国籍   中华民国 别名 胡经武 教育程度 私塾 职业 政治人物 活跃时期 20世纪 政党   中国国民党 经历 显示▼ 华兴会部分领导人(1905年摄于 日本 东京 )。前排左起:1 黄兴 ,2未知,3 胡瑛 ,4 宋教仁 ,5 柳扬谷 ;后排左起:1 章士钊 ,2未知,3 程家柽 ,4 刘揆一 胡瑛 (1884年-1933年11月), 字 经武 ,号 萱庵 , 中国 湖南省 常德府 桃源县 上乡下白石村人,中国 清末 民初 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人。 目录 1 生平 1.1 革命派的活动 1.2 从反袁世凯到筹安会 1.3 护法运动以后 2 注释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生平 [ 编辑 ] 革命派的活动 [ 编辑 ] 胡瑛祖籍 浙江省 绍兴府 ,出生于 湖南省 常德府 桃源县 一个小官吏家庭,与 宋教仁 同乡。 [1] :19 小时候在 长沙 读书,16歳自 长沙 经正学校 毕业。曾肄业湖南明德学堂,为 黄兴 弟子,因结党暗杀劣绅王先谦未成,持黄兴信函走避武昌吴禄贞寓所,旋矢志投入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营充兵士。 [1] :19 其为人年少英挺,善词说,入伍后识张难先,两人从此遂藉饭后休闲讲演以激励士兵。 [1] :19 1904年( 光绪 三十年)2月,胡瑛参加了黄兴组织的 华兴会 。自黄兴创立华兴会后,乃使胡瑛及宋教仁在湖北计议从速成立机关准备响应,于是分途连络军界、学界同志,发起组织科学补习所,故意标明研究科学,以愚弄官府耳目,实则此为武昌有革命机关之始。 [1] :19 3月,他赴 武昌 任华兴会 湖北 支部总理。6月, 科学补习所 举行成立大会,公推湖北高等学堂高材生吕大森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宋教仁为文书,各军营各学堂均置干事,分途运动,其中主要工作之一,即为介绍新兵入伍。 [1] :19 盖会员刘敬安任职马队书记,如张之洞有招兵计划,刘必先知,即转胡瑛。 [1] :19 因之湖北新军中,大半系科学补习所介绍之党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