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李鸿章周游列强诸国,为何唯独不登日本国土? 2017-11-12 由 趣谈秘史 發表于 历史 在晚清的外交家中,李鸿章自认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老李与洋人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受制于国势,不得不一次次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但李鸿章能在一手烂牌的情况下尽量少输的本事,确是无人可比。 洋人也喜欢跟李鸿章打交道。为何?因为和清廷那些愚蠢而盲目自大的同僚们相比,李鸿章至少是睁开了眼睛的,能够跟洋人说上话——用今天的话说,即能够顺畅沟通。 每日捐款$6,小朋友也可為貧窮人改善生活 Sponsored by 香港樂施會 李鸿章一手洋务,一手外交,风光了大半生,但在甲午战败后,李鸿章积累了一辈子的政治资本都赔光了。他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被撸掉,赋闲在京城贤良寺,浑身上下只剩下一个大学士的虚衔。 他的老对头翁同龢只是协办大学士,比李鸿章的大学士差了半级。当时,清廷只有四个大学士的名额,要有人或死或辞,翁同龢才有机会升上这半级。 翁同龢把希望寄托在了李鸿章身上,觉得老李已经身败名裂,不如干脆辞掉大学士,回家养老算了。他甚至派出说客,旁敲侧击地向李鸿章表达这层意思。没想到,李鸿章是个硬骨头,即便在贤良寺喝西北方,也坚决不辞掉大学士。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李鸿章开始了对西方列强诸国的考察。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用李鸿章的话说,就是联合西洋对付东洋。 想快人一步煲哂成套《安樂傳》,唔洗俾人劇透? Sponsored by Viu煲劇平台 当然,这次周游列国的契机,是俄国皇帝尼古拉的加冕大典。因此,李鸿章周游列国的第一站,就是俄国。 李鸿章在俄国待了两个多月。所以,参加大典不过是个幌子,真实的目的,是与尼古拉签订了一个密约,共同对付日本。两个多月,是谈判的时间。 在存世的照片中,有一张李鸿章佩戴宝星的,这枚宝星,正是俄皇尼古拉所赠。宝星上镶满钻石,共有大小钻石近四百颗,星光熠熠。 离开俄国后,德国是李鸿章的第二站。在德国,李鸿章与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见了面,相谈甚欢。李鸿章对于德国的军事十分欣赏,与德国人约定购买其武器,并请他们帮助清廷练兵。 后来清廷编练新军,使用的正是德国模式。 此后,李鸿章又周游了比利时、荷兰、英美等国,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欢迎。 黎芷珊的孟加拉之旅:為了見他一面 Sponsored by 世界宣明會 回国途中,轮渡经过日本,要在日本换船。可是,